Connect With Authors
*Your message will be sent straight to the team/individual responsible for the article.
最後更新於:January 11, 2023
淨遷移(Net migration)是指一段時間內移民的淨總數,也就是移民進入的人數減去移出的人數,包括了所有公民和非公民。淨遷移的數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成長情況。如果淨遷移為正,則表示移民進入的人數大於移出的人數,使人口數增加,反之,如果境遷移率為負,則表示移民離開的人數大於移入的人數,使人口數減少,當移出和移入人數相等時,淨遷移為零。
而聯合國移民機構(國際移民組織)將移民定義為任何一個正在跨越或已經跨越了國際邊界的人,或任何在一國之內離開其常居地的人,無論(1)此人的法律地位(2)遷徙是自願或非自願(3)遷徙出於什麼原因(4)停留的時間長短。
儘管移民數據容易查閱,但關於移民的可靠數據通常卻很難收集,移民在現代已經變得越來越複雜,涉及範圍從難民到經濟移民,這使得國際移民這項數據是淨遷移中最難衡量和估計的部分,這也導致了用於估計和預測的數據品質因國家而異。例如,在大多數發達國家,時常有難民被接納用並重新安置,這將通過當地的人口普查或人口登記被納入人口統計,然而,儘管這些難民會以相同的方式去往其他國家,但也會因現代國際法而受到不同的對待,進而導致可能不被登記與納入人口。
此外,人們跨越國際邊界的流動往往是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政治和環境力量的一種反應,這時常會對一個區域帶來很大的人口波動。例如,難民流動可能涉及大量人員在短時間內跨越邊界。故而,對於淨遷移的預測是當前最不可靠的部分,淨遷移主要還是用在反映近期遷移水平和趨勢。
而通過分析遷移因素,可以說明一個區域的很多情況,移民受到經濟、環境、政治和社會因素的綜合影響:無論是對於原籍國(推動因素)還是目的地國(拉動因素)。以歐盟為例,相對繁榮的經濟和政治穩定對移民產生了相當大的拉動作用。
淨遷移除了影響人口數量之外,移民人口除了可以為區域提供勞動力,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人口高齡化,同時,移民也有可能成為消費者,提高國家的消費水平。例如,泰國政府針對富有的外國訪客推出政策,盼能增加旅客與外國工作者在泰國待下來的時間,其中一項政策就是針對資產超過一百萬美金,或是年收入超過8萬美金的個人提供10年的居住VISA,並且能享受各種額外服務等。此外,隨著年齡層較年輕的移民湧入,可以補足當地勞動力短缺,並提高國家的負擔能力。
在一份評估了移民對OECD國家經濟成長的影響的論文中指出,移民影響人均GDP成長的兩個主要因素是移民的年齡和學歷等人口結構因素。在其他條件不變之下,如果移民的素質(學歷、年齡)優於當地人口,則經濟指標數據可以提高。即使移民結構的品質較差也可能促進人均GDP成長,但前提必須是與當地人口相比,移民中有更大比例的工作年齡人口,從而增加勞動力在總人口中的佔比。
以美國為例,根據全國移民論壇(National Immigration Forum)的報告,移民是美國人口成長的可靠驅動力。移民人口的平均年齡為 31 歲,比美國人的中位數年齡小七歲多,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幫助取代老齡化的勞動力。
而儘管移民能夠為國家帶來好處,但移民也可能帶來文化衝突和社會不安,某些情況下甚至也存在經濟問題。例如在2010年底爆發阿拉伯之春後,數量激增的難民或是經濟移民,從中東等地區進入歐盟國家尋求居留而產生的移民潮,儘管歐盟國家試圖通過設立庇護中心、訂定庇護政策等方式,來幫助難民解決基本生活問題,並讓他們能夠在當地定居,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項舉措將引發嚴重的社會及經濟危機。
一項研究顯示,德國暴力罪案在2015年和2016年上升約10%,該研究把造成上升的原因大部份歸咎於年輕男性難民。同時,在難民潮最初對於移民較為開放的瑞典,也有許多研究都強調了普通移民和難民移民所產生的負面經濟影響。
此外,不僅是接收難民的國家,新加坡也基於過於開放的移民政策而導致社會不穩定度增加,根據新加坡IPS(智庫)2021年的一項調查,大多數新加坡居民希望嚴格限制進入該國的外國人數量,許多人認為政府對移民過度友善的立場是社會經濟和基礎建設問題的根源,例如就業和住房競爭加劇、不平等加劇、降低公共交通的可靠性以及過度擁擠等問題,儘管自2013年政府收緊了移民流入以來,其中許多問題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但新加坡居民仍然擔心政府以當地公民的福祉為代價,增加外國人和新公民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