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S

人口結構(Population Structure)的定義為何?

最後更新於: October 21, 2023

人口結構是什麼

人口結構是指一個地區或國家的人口以不同的標準劃分,從而得到的結果。通常包括人口的數量、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婚姻狀況、人口流動等方面。人口結構可以反映出一個地區或社會的經濟、文化、政治和社會等方面的狀況,是研究人口學時重要的手段。

一個國家的發展模式部分取決於其人口的年齡構成,不同的年齡組對環境和基礎設施需求有不同的影響,因此,在研究人口結構時最常將重點放在年齡上。人口的年齡結構有助於分析資源使用情況以及擬定未來的政策和規劃目標,涉及基礎建設和發展。

常見的人口結構表示

比較常見的表現是涵蓋人口與性別的人口金字塔圖,通過圖表可以清晰地看出各年齡段與性別的人口數量的比例。當人口成長時,它通常呈金字塔狀,左邊是男性,右邊是女性,可以用數量或占總人口的百分比來衡量。人口金字塔圖也可以進一步提供人力資本、人口高齡化程度、扶養比、生育年齡人口、未來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未來人口總數等其他資訊。

每個國家都會有不同的人口金字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靜止型、膨脹型或收縮型,這些類型可以通過一個國家的生育率和死亡率來確定。

  1. 膨脹型:例如衣索比亞、肯亞等年輕人佔比較高之國家,具有高出生率和低預期壽命的特徵,人口中0-14歲的幼年、青少年比例較大,這種人口結構的國家,人口將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地增加。
  2. 靜止型:例如美國,各年齡組以及男女的比例隨著時間保持大致不變,此一人口類型在低死亡率及接近人口替代率的生育率下發展,絕大多數預期壽命長、低成長率的已開發國家屬於此類型。
  3. 緊縮型:例如德國等預期壽命長、低成長率等已開發國家,與靜止型不同的是,德國的生育率遠低於人口替代率,導致最年輕的年齡段(0-14 歲)佔比減少,通常長期死亡率超過出生率。

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總體來說,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可能導致經濟成長的潛力不同,例如,當工作年齡人口(15 至 64 歲)的比例大於非工作年齡人口的比例(14 歲以下,65 歲以上)的情況,也就是當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較高時,更多的人具有生產潛力並為經濟成長做出貢獻,這種情況也被稱作為人口紅利,許多研究人員、經濟學家和人口學家,將亞洲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在過去三十年間的經濟成長歸因於人口紅利。

然而,並不是擁有大量的青壯年人口這件事本身就能夠帶來人口紅利,雖然青壯年(勞動)人口確實能夠成為經濟和政治變革的強大力量,但實現人口紅利的關鍵第一步並不是大量的青壯年人口,而是人口結構從高出生率和死亡率,轉變為低出生率和低兒童死亡率,這一過程也被稱為人口結構轉變。而隨著每年出生人數的減少,讓一個國家的受撫養人口(14歲以下)的比例降低,同時也能夠緩解人口對水或其他資源等環境需求的承載力。

為了實現人口紅利的經濟利益,並遏制人口快速成長所造成的問題,中國於1979年開始實施一胎化政策,導致出生率大幅下降,同時也造就了中國1980年至2010年間的人口紅利。根據統計,中國的勞動人口占比從1970年代的55%,一直成長到2010年接近73%。

參考資料
作者:專案小組

我們的專案小組結合了內部團隊、外部專家、合作夥伴,並協助客戶探勘市場機會、落實市場進入與成長。

Connect With Authors
*Your message will be sent straight to the team/individual responsible for the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