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府機構

世界銀行為何?主要功能有哪些?

Last Updated: October 29, 2022

機構簡述

世界銀行是怎麼樣的機構

世界銀行(WB, World Bank)是一個以提供開發中貸款與相關資源為主要運營項目的國際金融機構,與國際貨幣組織(IMF)一同,於1944年在布雷頓森林會議時成立。

雖然世銀並非聯合國的旗下機構,但出於是在聯合國的會議中成立,並且有相近的目的與成員國背景,故此在創立初期即與聯合國之間有緊密的合作發展關係。

而世界銀行(World Bank Group)這一字其實所泛指的是其旗下機構的總稱,世銀旗下管理了IBRD, IDA, IFC, MIGA, 以及ICSID,分別圍繞在其核心目的「杜絕貧窮、推進共同繁榮」上,處理不同層面的問題。

  •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主要業務為貸款給中等收入以及信用尚可的低收入國家。
  • 國際發展協會(IDA,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提供最貧窮的國家無息貸款,IBRD與IDA也是世銀的核心組成。
  • 國際金融公司(IFC,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為聚焦在私營部門上最大的金融開發機構,針對開發中國家的投資與金流,以推進可持續性的成長。
  • 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Multilater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為保證投資者對開發中國家的直接投資能夠規避相關的政治風險為任務的機構。其通過在線服務分享投資資訊,調解投資者與被投資國政府之間的爭議。
  • 國際投資糾紛解決中心(ICSID,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通過國際調解等方式提供投資爭議的解決。

國家參與

有哪些成員國?

在IBRD的協定條款中,若要成為世界銀行的成員國,IMF成員國的地位是必要條件,而所有世銀所管理之機構,譬如IDA、IFC、MIGA、以及ICSID等,都需要本身已是世銀(IBRD)會員的條件。

當前前在2022年10月30號的現在,世界銀行共有189個成員國,其中有五個聯合國國家並非世銀的會員國,分別為安道爾、古巴、列支敦斯登、摩納哥、以及北韓;科索沃雖然不是UN成員國,但其為IMF以及世銀的會員;台灣既不屬於UN會員也不是世界銀行會員國,但是在世銀的經商容易度的報告中則有包括台灣。

歷史

世界銀行成立起到現在,發生了哪些事情?

1994-07-01
布雷頓森林會議開始

在1944年的七月,也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一年,來自44個國家聚集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華盛頓山酒店,進行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United Nations Monetary and Financial Conference),目的是在推出一個經濟合作的發展框架,加速戰後復甦。

而這一次的會議結束也創造出了所謂的國際金融貨幣組織(IMF),以及世界銀行。

1994-07-01
1968-1981
聚焦在開發中國家的投資

在1970年間,開發中國家間,大約有40%的人口居住在極度貧困的環境中,基於此,世銀當時的行長(Robert McNamara)於1973年的年度會議中提出了絕對貧窮(Absolute Poverty)這一概念,並表示世銀的目標就是要加速經濟發展,並且降低貧窮。

在這一期間,世界銀行將主要貸款標的轉向至開發中國家,並且擴增了其發展項目從原先的基礎建設,至其他像是社群服務、人文等領域。

1968-1981
1982-1994
經濟的轉變,世銀的角色

在1980至1990的期間,高速的經濟發展、與工業化的速度,也讓全球面臨了全新的問題,而世銀作為一個貸款人的角色,也參與更多呼籲客戶國家進行結構變革的活動,譬如像是財政自律、稅制改革、以及經濟開放等。

在1990年的期間,隨著蘇聯的解體,世銀支撐了許多當時的聯邦國進行經濟復甦,而許多的國家也進而成為了世銀的成員國。

1982-1994
1995-2009
經濟的轉變,世銀的角色

在1990年末期時,隨著當時世銀參與更多國家經濟變革的活動,許多客戶成員國也開始擔心政府腐敗以及借貸的效能等問題,而也是在這時第九任的行長James Wolfensohn於1996年的年度會議中,進行了「Cancer or Corruption」的演說,並進一步的推行了反貪腐策略。

在這一期間,國家的問責以及開發項目的所有權等也成為了綜合發展框架(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Framework)的核心。

1995-2009
Big Questions

當前的主要議題有哪些?

1

新的經商報告即將出版

在2020年的8月,出於世銀內部員工表示針對亞塞拜然、中國、UAE、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的數據有可能的數據操弄行為,世銀宣布將會暫停Doing Business 2020(2020年度的各國經商報告)。而隨著第三方機構的查證陸陸續續證實了說法,世銀也在2021年的9月宣布將不再繼續經商報告。

不過在2022年年初時,世界銀行宣布將會在未來提供新版的世銀經商報告(BEE, Business Enabling Environment),用不同的方法論,聚焦在不同國家於經商賦能領域上的評比。

那到目前(2022年11月)為止,通過世銀所發佈的文件為止的理解,該BEE報告與舊版的核心內容基本保持一致,不過在數據收集方式、指標、評估覆蓋範圍等領域則有進一步的調整。

目前世銀的發言人表示,內部預計該份報告將在2024年的4月發佈初版,並且僅聚焦在40-50個國家,2025年則是建立在2024年的結果進行優化,同樣聚焦在差不多數量的國家。而2026年則會進一步的擴展至120-150個國家。

2

世銀在氣候變遷中擔任的角色為何?

隨著極端氣候大幅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政府開始要求世界銀行應該要針對這一議題做貸款評估與相關運營上的改革。

在2022年10月的一場年度會議中,德國政府也加入美國等政府,呼籲世銀正視這一議題,並做出充分的改變。

德國發展部長舒爾茲(Svenja Schulze),也是世界銀行的德國代表,即表示世銀當前主要是受到個別國家的需求而驅動,然而這樣的運營模式必須要改變,才能應對未來的挑戰。

而根據金融時報,美國的財政部長葉倫(Jannt Yallen)也向世銀表示盼在12月時提出具體的變革計劃,並且在明年的春天開始進行其他相關的深度作業。譬如在全球共享效益的計劃案中(綠色建築、再生能源等)提供更好的貸款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