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Authors
*Your message will be sent straight to the team/individual responsible for the article.
馬來西亞被普遍認為是最成功的非西方國家之一,國內產業不斷地表現出強勁的成長。自 19 世紀後期以來,該國的出口產品一直是工業化國家初級產品的主要供應商,如:錫、橡膠、棕櫚油、木材、石油、液化天然氣等。儘管在馬來西亞從獨立後,該國產業的發展一直由政府引導,但馬來西亞正在向穩步開放在且快速向技術和創新邁進。
自馬來西亞獨立後的1970 年左右以來,主導著產業發展的是一系列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例如:紡織、電氣和電子產品、橡膠製品等。政府政策的核心是賦予外國資本進入國家,同時也努力讓國內的個人資本和企業更多地參與進產業。
到 1990 年,該國已基本達到新興工業化國家 (NIC) 地位的標準(30% 的出口由製造業成品組成)。而隨著勞動力市場的改善、基礎設施支出充足、順週期預算以及全球對石油和天然氣以及電子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現今的馬來西亞是 東南亞第四大經濟體, 截至 2021 年為世界第 39 大經濟體,GDP在 2019 年成長了 4.3%。
現今的馬來西亞的產業結構非常多元,包括棕櫚油產業鍊所支撐的農業種植,以及由電子工業、汽車工業和建築業所帶動的製造業。
農業、林業和漁業曾經是馬來西亞經濟的基礎,但在 1970 年至 21 世紀初,它們對該國的GDP佔比從大約三分之一下降到不到十分之一,在獨立期間,馬來西亞農業和經濟高度依賴橡膠,而隨著政府和利益相關者追求農產品多樣化,該國的經濟農業從橡膠轉向其他高價值作物,尤其是是棕櫚油,從而減少了分配給橡膠的土地並增加專用於其他作物的農田面積。
在2020年,從事農業的人員大約 10% 的馬來西亞勞動力,產出約佔該國 GDP 的 8%。其中,棕櫚油、橡膠、可可和木製品約佔產量的一半,而其他重要的作物還包括熱帶水果和大米。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是僅次於印尼的世界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和出口國。2020 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佔世界產量的 26%,佔世界出口量的 34%,同時,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公司在印尼具有很大的市佔,並在歐洲、印度、中國和美國等主要市場也投資了棕櫚油精煉廠。因此,馬來西亞許多最大和最成功的公司都是國有控股的棕櫚油種植企業。
而除了經濟作物外,農業的成長也有助於增加國內的糧食供應,而在馬來西亞,有三大因素驅動著糧食需求的日益成長。
1960 年之前,55%國內消費的大米中,有一半是在當地生產的,養活了不到 800 萬人口。到 1970 年,該國生產了 90% 的國內消費大米,養活了近 1100 萬人。到 2017 年,近 3200 萬人口的生產已達到 70% 的自給率。這意味著,到 2017 年,農業通過國內生產,能夠滿足近三倍的大米消費需求。而政府於2021年2月推出了大規模智能稻田計劃(Smart SBB),計畫使該國的稻米產業在產業價值鏈中更具競爭力,並期望達成2025年稻米自給率達到75%的政策目標。
自1963 年獨立以來,馬來西亞的經濟表現一直是亞洲最好的國家之一。從 1957 年到 2005 年,GDP平均每年增長 6.5%。在 1980 年代初到 1990 年代中期更是達到頂峰,隨著經濟的多元化、現代化、以及快速增加的國內外私人投資,平均每年近 8% 的持續快速成長。而如今,馬來西亞已成為一個以服務業和製造業為基礎的中等收入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元件、設備、電子產品、太陽能電池板、訊息和通信技術產品的出口國之一。馬來西亞於2021年的製造業生產總額為3,372億馬幣,佔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3%。
在製造業方面曾經嚴重依賴橡膠和錫等初級產品的馬來西亞,越來越強調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來推動其經濟成長,許多人將馬來西亞視為一個有吸引力的製造中心。除了耐用性之外還有其他幾個因素,包括相對廉價卻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在 Education First 2021 年英語水平指數中,國民英文能力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與菲律賓),以及與東協相比較為發達的基礎設施、政府的投資刺激政策以及對創新的承諾(該國的經商貿易度在東協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新加坡,這些因素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尤其是來自日本和台灣。
雖然馬來西亞強勁的製造業擁有多項優勢,而其中電氣和電子 (E&E)、機械和設備 (M&E) 以及化學品是該國的長期經濟支柱。而電氣和電子是該國製造業中最重要的角色,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吸引了大量的外國投資進入,這迅速帶動了該產業的價值鏈,開始逐漸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價值,如今,馬來西亞生產了全球 13% 的後端半導體,約佔馬來西亞年出口的 40%。
而政府為了為響應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於 2018 年 10 月 31 日推出了國家工業 4.0 政策(Industry4WRD),以推動馬來西亞製造業和相關服務業的數位轉型。支持產業更加依賴技術,以減少對資本和勞動力的依賴,從而提高生產力。而對於製造業的技術人員,政府預計在2025 年將這其比例翻倍,從 18% 增加到 35% ,這項新的產業政策希望將製造業對經濟的貢獻提高 54%,到 2025 年達到 3920 億令吉,這也意味著政府預期將製造業的生產力提高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