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

汽車產業 - 全球市場現況、主要發展趨勢(2023-2028年)

最後更新於: May 15, 2021

汽車產業的發展如何?

在過去的數年間,全球的汽車產業經歷了一系列的挑戰與變化,從中美貿易戰、疫情、缺乏晶片、供應鏈斷鏈、俄羅斯侵烏以及能源危機等等。這些因素在許多歐美市場引發了通膨飆升,迫使中央銀行提高利率並間接削減了消費者支出。

全球的汽機車與零件產量在2022年度僅成長4.7%,而隨著需求降低,2023年的產量Oxford Economics評估將會進一步減少至3.3%。在此同時,EIU所做的估算顯示,其追蹤的60個國家新車銷量在2022年僅小幅度成長了1.6%,預計2023年將會維持同樣低迷的成長比率 1.7%。

在此同期,商用車和公車的銷量經歷了更嚴重的挫折,  2022 年預計下降了 8.6%。由於企業和公共投資仍然停滯不前,預計 2023 年將微弱成長 0.3%。然而,從 2024 年開始,隨著全球走出通膨,市場將有機會強勁復甦。 新車銷量將預計會以 3.2% 的複合年成長率 (CAGR) 成長,而新商用車的複合年成長率為 4.5%。 到 2027 年,全年汽車總銷量預計將超過 2017 年 9160 萬輛的峰值,達到 9320 萬輛。

不過出於2021年始的供應鏈中斷因素,整個汽車市場仍然是較為供給導向的市場機制,然而隨著產量逐漸回歸,汽車廠也逐漸重建了其原先枯竭的庫存水平和清理積壓的訂單。不過,市場由供給導向轉向需求導向的趨勢已然明顯,特別是在供應鏈中斷影響最為嚴重的美國和歐洲。

故此需求的減少(尤其是在已開發國家),則將會嚴重影響汽車的成長潛力,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減少也將影響消費者信心,並且在高通膨持續的現在為汽車產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中國汽車產業也面臨壓力,由於疫情增加、間歇性停工和政策變化(包括停止對內燃機的臨時購置稅減免),2022 年第四季度產量大幅下降。不過,隨著中國經濟重新開放,再加上長達十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計劃,預計產量將在 2023 年下半年反彈。

在往後的期間中,汽車產業的轉型將比銷售成長更為重要。 到 2027 年,電動汽車 (EV) 銷量預計將佔全球新車銷量的三分之一。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放棄燃油車,汽車製造商將推出更多 EV 車型並改造其生產設施。政府的激勵政策在此同期,也將在各個市場出現顯著的轉變,政府將會將重點從支持電動車銷售轉向幫助擴大電動車擴充充電網路和電池製造等,儘管目前看來商業環境嚴峻,對自動駕駛等其他技術的投資將會減少,但汽車製造商將越來越多地參與半導體生產,以及中上游的供應鏈重點資源發展。

除了轉向電動汽車之外,汽車製造商還必須應對長期趨勢,包括人口老齡化、新的汽車融資模式、互聯網銷售網絡的興起以及不斷變化的消費者態度。 在地緣政治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的情況下,靈活地滿足這些需求將具有挑戰性,尤其是在中國汽車製造商大舉進軍全球市場之際。

展望未來,到 2030 年,全球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銷量預計將佔全球輕型汽車銷量的 60%。美國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將提振美國的電動汽車製造的前景,儘管歐洲在缺乏類似舉措的情況下面臨潛在的投資轉移,然而,中國國內電動汽車前景看好,中國電動汽車繼續擴大其國際足跡。 有幾個因素將影響該產業的成長,包括激勵產業復甦和向低排放汽車過渡的支持性政府政策、家庭收入增加推動的新興市場需求增加以及緩解供應鏈中斷。

 

美國市場

2022 年第四季度,由於需求疲軟,美國汽車產量略有下降。 產量下降還受到半導體供應鏈持續中斷的影響。 然而,專注於庫存重建和訂單積壓履行的努力已經開始緩衝這些影響。 在 2022 年第一季度觸及低點後,國內汽車庫存呈現緩慢但穩定的攀升。 然而,與銷售相比,庫存仍然很低。 與此同時,儘管自 2022 年第二季度達到峰值以來,這一數字一直在下降,但該產業的未完成訂單數量創下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然而,2023 年的前景表明,由於各種因素,汽車成長將放緩。 儘管低庫存和高訂單積壓為近期產量成長提供了一些支持,但疲軟的需求狀況預計會抵消這一優勢。 勞動力市場降溫、儲蓄減少、貨幣緊縮以及在高通脹情況下依賴信貸的傾向降低等因素預計將導致消費者緊縮開支。 這些情況可能會對全年的汽車生產和銷售產生負面影響。

相比之下,「降低通貨膨脹法」預計將刺激電動汽車 (EV) 產業的成長。 該法案旨在促進大量新產業投資,提供基於電池組件和礦物國內生產地的信用體系。 這旨在減少對中國等國家的依賴並促進國內電池投資。 因此,一些公司已宣布計劃擴大對電池和電動汽車生產的投資,即使這意味著減少對歐洲等其他地區的投資。

展望未來,2027年汽車產量有望穩步成長。 這一前景得到了新工廠的出現、產能增加和車型本地化的支持。 福特和特斯拉等主要產業參與者以及眾多電動汽車初創企業正在推動這一趨勢。 然而,由於庫存重建和高訂單積壓等因素,成長可能仍面臨制約。 此外,儘管芯片短缺正在緩解,但預計它們將在 2023 年繼續影響生產。最後,高通脹、貨幣政策收緊和勞動力市場降溫等因素預計將進一步打壓汽車需求。

中國市場

2022 年第四季度,由於疫情嚴峻導致幾個主要城市間歇性停工,中國汽車產量急劇下降。 這一下降伴隨著對燃油車輛的臨時購置稅減免和長達十年的新能源汽車 (NEV) 補貼計劃的到期。 因此,預計 2023 年第一季度汽車生產和銷售將進一步疲軟,因為需求將在 2022 年最後一個季度提前。
儘管如此,預計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繼續保持強勁的成長軌跡。 具有吸引力的新型新能源汽車的推出通路以及消費者購買這些車型的意願不斷增強,表明它們對中國整體汽車市場做出了重大貢獻。 支持這一趨勢的是,目前針對電動汽車的乘用車稅收優惠將於 2023 年底結束。 此外,與其他地區相比,中國受半導體短缺的影響相對較小,這為其提供了強大的競爭優勢,從而提升了其在全球電動汽車出口排名中的地位。

清零政策的終止預計將刺激消費者支出。 然而,由於收入成長和消費者信心目前仍然低迷,這種複蘇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變得更加明顯。 儘管如此,中期的基本市場前景似乎很強勁。 相對較低的機動車保有量水平,尤其是在高收入階層以外的地區,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就平均擁有量而言,中國目前每千人擁有約200輛汽車,與美國每千人約800輛汽車形成鮮明對比。 這種差異凸顯了中國縮小與更成熟市場差距的重大機遇。 市場的成長動力包括低車輛密度,隨著收入的增加,需求會增加。 然而,污染和擁堵法規可能會成為制約因素,全球品牌最有可能提供更省油、污染更少的車輛。

歐盟市場

2022 年第四季度,汽車產量成長強於預期,尤其是在德國和意大利。 這種成長有助於抵消在法國和西班牙觀察到的弱點。 儘管需求可能下降,但大量訂單積壓和重建庫存水平的持續努力預計將保護汽車產業免受經濟衰退的影響。 繼 2022 年預計成長 4.3% 之後,2023 年機動車和零部件的總產量預計將成長 8.9%。

供應中斷雖然正在逐漸減少,但繼續對汽車產業產生重大影響。 這些中斷導致訂單積壓大幅增加,隨著供應問題的緩解,預計這將提振生產。 歐盟委員會調查數據顯示,當前訂單保證的汽車生產持續時間為七個月,遠高於疫情前約四個月的十年曆史平均水平。 這一持續時間也超過了整個製造業的持續時間,目前為五個月。

然而,儘管訂單積壓和供應中斷情況有所緩解,但疲軟的需求狀況仍令該產業擔憂。 持續的高通脹、潛在的房地產市場崩盤對消費者支出的影響以及額外的零部件短缺等因素可能會加劇汽車供應鏈的壓力。 由於家庭面臨實際可支配收入減少,需求前景顯得更加黯淡,風險主要在於下行。
展望未來,產業有望繼續加速向電氣化方向發展。 較高的原材料成本可能會降低電動汽車的短期吸引力和可負擔性,但仍預計會從長期內轉向內燃機。 預計這一轉變將在預測期內改變該地區的產業和競爭結構。 然而,有人擔心需要加強促進這種轉變的努力,以防止投資轉移到其他部門。 根據我們的電氣化預測,預計歐元區將引領向更環保的個人交通工具的過渡,到 2026 年,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產量預計將佔輕型汽車產量的 73%,而全球份額為 46%。

汽車產業的定義為何?

  1. 乘用車:這些專為個人使用而設計,例如轎車、SUV、掀背車
  2. 商用車:這些設計用於商業運輸貨物和乘客,例如卡車和公車。
  3. 兩輪和三輪車:這包括摩托車、輕便摩托車和人力車。
  4. 專用車輛:該子部門包括專門為農業、建築或採礦等特定目的設計的車輛,例如拖拉機、挖掘機等。
  5. 汽車零部件和售後服務:這涉及汽車所有零部件的製造和經銷,以及維修和保養等服務。

重點趨勢

現代的消費者不僅想要更省油且更環保的機動工具,我們甚至在部分市場看到人們對於「擁有一輛車」的渴望以不同往前,同時,隨著Uber、滴滴以及Grab等的共享汽車被更多的市場以及更廣泛的族群所接受,消費者對於汽機車的需求的確會降低。

再者,不僅消費者習慣在改變,政府的規範、物聯網等科技的革新、具破壞性力量的玩家不斷進場,也帶著整個產業一同走向未知、混亂、以及成長。 然而不論發生怎麼樣子的變化,汽機車產業將被五種趨勢驅動著向前,也就是連接Connected、以人為本Human-Centered、自動Autonomous、共享Shared、連結Electric (“CHASE”)。

連接

互相連接的概念在汽車業中包含兩個因素,一個是汽車與汽車間的溝通、另一者是汽車與任何物品溝通(例如V2I汽車與基礎建設),也就是說隨著物聯網科技的進步,以及更多汽車串連彼此,我們將看到一個徹底連接的交通世界。

以人為本

不論是汽機車、運輸業、交通基礎建設、物流、亦或是其他面向的交通產業,發展與設計都將持續朝著以人為本(Human-Centered)的方向前進,讓市民/用戶/消費者 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安全、且高體驗。

自動

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互聯網的進程,再加上越來越多的人才、以及越來越龐大的數據量,將成就我們在近年把自動駕駛規模性的帶進每一個人的日常當中。PwC甚至在一次報告中預估全球將有40%的里程將變成全自動化。

共享

由Uber於2008年敲起首鐘,這十幾年來,整個共享汽車的市場急速地成長,且全球性的擴散。然而,共享汽車的開支成本、規範、以及人為問題讓其無法帶來真正破壞性的力量,但是,當共享與自動一同前進時,市場將會有全新的面貌。

電動

隨著公民的環保意識提高,以及個個國家政府的不斷推動,「零排放」已成為必然的趨勢,而電動將是主要驅動著零排放的價值動因。同時,由亞太地區佔據大部分銷售,電動車市場將維持CAGR 21.1%的高成長至2030年。

 

參考資料
  • Motor Vehicle Production: Haver Analytics, LMC Automotive, IHS Markit, Wards Auto
  • Motor Vehicles Sales: Polk Automotive, JATO Dynamics, CarFax (Used)
作者:經濟小組

我們的經濟小組聚焦在各國的人口結構變化、私人消費、零售狀況、地緣經濟、以及相應的國家貨幣與財政政策進行追蹤與分析

聯繫作者
您的來信內容將會寄送至負責該篇文章/調查/研究之作者或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