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2020年的疫情影響,許多住宅區、商業案、乃至基建的建設出於政府封控、工人感染、以及供應鏈狀況不樂觀等因素而延宕,故此也讓許多需求無法被滿足,並累積到2021一次釋放,刺激了非常高比例的成長。
而2022-23年,這一所謂的遭壓抑(Pent-up)的需求儲備幾乎耗盡,卻又遭遇到通膨進而影響材料與勞動力成本的投入,再加上各國中央銀行持續升息的政策也增加了建案項目的融資成本,故此相應的建築需求也將逐漸降溫,與略高於實質GDP的成長速率發展。
略高的原因主要在於,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其對於住宅(人口增加)、以及商業建築(都市化)的需求遠高於已開發中國家,並且在運輸、能源、以及水利等基礎建設也有龐大的需求,故此撐起了全球建築的成長前景。
在整個建築業中,目險最有可能影響整體發展的因素,除了俄烏戰爭潛在的延伸之外,中國建商的債務問題,以及年中時期出現的斷尾樓房貸事件,也進一步的增加了其發生房市危機的可能性。
在2023後,聚焦在建築產業發展前景上,具有最大程度影響的因素包含都市化、供應的限制、人口變化、能源基建、以及基礎建設數位化等。
於都市化中,這一發展主要來自開發中國家,譬如中國、印度、東南亞、以及非洲國家等,隨著工業化的過程,人口逐漸的向都市遷移,並刺激龐大的房市與商業大樓需求。以中國為例,當前中國的都市化程度僅為64%,相對於許多開發中國家的80%以上,預計還有許多發展機會。而存在的變數除了撼動經濟本質的要素之外,WFH、元宇宙這一類型的技術發展,是否會本質性的改變人們居住、通勤、工作的模式也非常值得觀察。
在人口成長層面上,已開發國家的綜合生育率與低於2.1(2以上象徵人口增長)人,也使的人口在許多市場中開始緊縮,譬如日本的人口已從2011年間持續衰退至2021,而出生率仍然創新低。這一類型的市場中,對於新大樓的需求就會逐漸降低,雖然許多聚焦在維護、更替的項目,涵蓋了非常龐大的建築支出,然而其仍然缺少充分的成長動能。相對於已開發國家,其綜合生育率往往高於2.1,將可以健康的支撐建築需求。
在供應限制上,許多已開發市場在建築產業中極度缺工,而許多政府在移民工的諸多限制也使的相關發展不易,限制了潛在增長能量,而俄烏戰爭、中國出於清零政策而不鼓勵國民出國的現況,也使得相關發展無法緩解。
Use below form to get temporary access on this site or transfer to OOSGA.org to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