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推動「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30 年來的年平均成長率為 10% 。 而中國的經濟也演變成了經濟學家口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這種市場經濟中,企業所有權幾乎都為國有制,國家持有集體企業和混合企業的公有股與資產。
而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政府開始對民營企業的積極鼓勵,使原本占主導地位的國有企業開始跟市場資本主義與民營企業並存。在現今,這些各種形式的國有企業與大量的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並駕齊驅。
而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也實現了兩次重大飛躍,先從從農村農業轉變為工業化,再從工業化轉變為城市化。而 2003年以後,隨著城市化成為了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城市化開始和工業化並駕齊驅,中國的GDP成長也開始加快到了兩位數的平均水平,這也意味著城鎮和村莊的擴張,這種擴張在城市化過程中將大部分工業區納入城市,而農村地區只有小型工業。
直到現在,中國的產業結構已經明顯優化,除了作為中國經濟基礎的農業更加鞏固。國內的產業發展達到中高端水平,服務業已經成為了國內經濟的重要組成,擁有世界十大最具競爭力的金融中心中的四個(上海、香港、北京和深圳),數量超過任何其他國家。同時也擁有世界十大證券交易所中的三個(上海、香港和深圳)。
而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相對便宜的勞動力,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經濟體和商品出口國,也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消費市場和第二大商品進口國。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費國,約佔全球金屬消費量的一半。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2年6月,更新資料為2020年之GDP產值,以Value Added計算。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2年6月,更新資料為2020年之GDP產值,以Value Added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