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9年,波蘭由蘇聯模式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以來,政府一直奉行著經濟自由化的政策在 ,於2009 年成為了高收入國家。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波蘭的GDP成長了八倍,儘管現今人均收入仍是西歐先進國家的三分之二,但波蘭已經是歐盟第六大經濟體。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2年6月,更新資料為2020年之GDP產值,以Value Added計算。
波蘭的成長主要建立在自脫離共產黨專政後,專注於走向歐洲一體化,在此過程中,波蘭進行了以經濟發展基礎的西方制度改革,引進了西方規則和社會規範,包括法治、獨立的貨幣政策、新聞自由和民主。
尤其是對於西歐國家的開放並引進投資,這推動了國內強勁的內需與生產力的提升,也相應帶動了私人消費,經濟改革的第一個十年之後,家庭最終消費支出,與 1990 年相比成長了 49.3%,同時,得益於1970 年代末和 1980 年代初的嬰兒潮人口成年,更加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增加了住房、教育和兒童相關產品的支出,2000年到2008的家庭支出翻了三倍,從110B成長至330B。
而在現今,波蘭是一個擁有超過 3800 萬消費者的大型國內市場,自2015至2020年間,波蘭的人均GDP成長了三成以上(自2015年的25,568美元,成長至了2020年的32,652美元)。雖然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波蘭國內GDP的私人消費佔比正在逐年降低,不過在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和超過 5% 的薪資成長的推動下,帶動了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提升, 私人消費有望在中期繼續成為波蘭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除此之外,強勁的私人消費也與波蘭人的低儲蓄率掛勾,與歐盟其他國家相比,波蘭的家庭儲蓄率相對較低,在肺炎疫情流行之前幾乎在0-3%之間浮動。而低儲蓄的根源在於,波蘭在經濟轉型期間,高速的經濟發展並且融入了歐洲經濟,民眾在消費品或改善住房條件方面獲得了更多、更好地消費機會。
更重要的是,目前銀行存款的利率自2013年開始降息以後,保持了長時間的低利率水位0-1%(直至2022年通膨加劇才開始升息),這導致短期存款的利率並不足以吸引人們儲蓄,同時房屋貸款和信用貸款在競爭激烈的銀行市場中也相對容易取得,增加了現金流動率。
而政府也針對家庭推出了一系列的社福支出(social transfer),其中包括 2016 年 4 月 1 日推動的家庭500+計畫,補助家庭的生活條件來提高出生率並減少兒童貧困,這在些政策的幫助下,波蘭每個家庭的每年可支配收入增加約 2% 至 5%。而政府在2019 年更是宣布新一波的社福支出,包括擴大舊有的家庭 500+,取消了經濟狀況調查門檻,從而使該政策全面普及。
而建立於家庭500+的成功,政府於2022年正式推出了波蘭協議計畫(The Polish Deal programme)等一系列減稅計畫,目的在於促進國內從疫情中復蘇,也被法律與公正黨 (PiS)視為下次選舉前的政治核心策略。這是一項大規模的減稅措施,政府預計,此計畫會將多達36億美元留在公民的口袋中,政府發言人 Piotr Müller 強調:1800萬波蘭人將從改革中受益。由於減稅,這些人的口支配收入將會更高,是波蘭政府改革的核心。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2年6月,更新資料為2020年之GDP產值,以Value Added計算。
歡迎訂閱我們在不同市場的機會見解,可以先參考我們近期發送的信件,也希望您可以積極地分享回饋給我們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