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幾乎都是圍繞在效率、成本、以及品質這三大要素,並通過優化這三點要素以最大化顧客價值並驅動競爭優勢。
而為了進一步的優化效率、成本、以及品質,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採購所需的原物料或是零件時,往往採納單源的採購模式,也就是僅向某一家特定的企業或是地區採購所需元件。即便採購經理人非常清楚如此做法的風險,但迫於市場的壓力,業者為了達到競爭優勢,單源採購在許多產業中往往成為了常態。
同樣的,即便企業為了規避這類型的風險,而與多個供應商配合,但其實二階、或是三階以上的供應商,可能仍然是從同一個區域採購,如此,業者雖然規避了直接供應商的運營所導致的斷鏈風險,然而在更上游的層面,供應鏈仍然曝險於上游企業以及出產地域的不確定性,正如同這次肺炎疫情而導致許多向中國採購的廠商斷鏈一般,據富比世的調查,全美最大的一千家公司有高達94%的企業供應鏈受到疫情影響。
這一次的疫情正如同一個Wake-up call一般,讓許多業者拿起放大鏡開始檢視整個供應鏈情況以及管理模式,然而業者可能會發現,要去了解供應鏈情況本身就是一件極度困難的事情了,往往很多企業間的經貿往來都仍然是以紙本交易進行,同時,在整個供應鏈的許多階段更是不透明,以現有的模式,業者根本無法理解二階以上的供應商。
同樣的,保持現況也絕對不是一個辦法,也許同樣嚴重的疫情在近期不會再一次的席捲世界,但是隨著地緣政治變得更複雜、資安與網路安全所帶來的挑戰、以及世界各地的天災加劇,業者必須要有效的定義出相應的風險,並建立更具韌性的供應鏈,以因應未來的市場環境。
歡迎訂閱我們在不同市場的機會見解,可以先參考我們近期發送的信件,也希望您可以積極地分享回饋給我們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