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人口稠密、擁有多元文化社會的國家,人口約為564萬。社會上分為三個主要族群:華人(74%)、馬來人(13%)、印度人(9%)。同時也是世界上宗教最多元化的社會之一,同時存在十種不同宗教。
新加坡人力短缺問題正在日益嚴重,全國正面臨人口老齡化和低生育率進一步加劇的威脅。現今的總生育率為每名婦女生育 1.1 個孩子,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之一,在亞洲僅高於韓國,不過人口規模將在未來幾十年繼續成長才會進入停滯。
這是因為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人口成長的驅動因素很大一部份來自移民。近年來,隨著全球市場競爭激烈、市場飽和,許多企業家選擇在東南亞拓展業務。作為該東南亞最發達的國家,加上高度便利的商業環境,根據世界銀行的經商環境報告,於190個經濟體中,新加坡僅低於紐西蘭排第二,讓其成功地成為亞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是現在許多全球公司地區總部的所在地。
這也是為何在近年間(2021統計)全國非公民人口就佔了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564萬人當中就有157萬人是非公民人口。如果考慮到永久居民、學生和其他工作許可證持有者,這一比例將增加到四成左右。而由於其經濟地位、良好的教育系統以及前面提到的良好的經商環境,全國的勞動參與率高達69%,遠高於OECD國家的平均60%,排名第二僅低於紐西蘭(70%)。
從長遠來看,人口的種族構成在未來也將略有變化,馬來人和印度人的生育率較高,導致他們在人口中的比例逐漸增加。這可能讓華人佔較多比例的現況產生變化,引發一些加劇種族緊張局勢的風險, 但高收入水平和管理良好的經濟可能減少了種族間對資源的競爭,同時政府通過提倡多種族和多宗教的公民身份概念來處理種族和宗教分歧,讓國內很少發生基於社會、種族或宗教差異的事件。
居民分布在 55 個規劃區中,其中共有五個規劃區的居民都超過 20 萬人,即Bedok、Tampines、Jurong West、Sengkang和Woodlands。 Bedok是人口最多的地區,有 278,270 名居民。全國大多數人口居住在計畫城鎮(新市鎮)內,由建屋發展局(HDB)管理。截至2022年,全國有24個計畫城鎮。通常一個計劃容納10萬至25萬名居民,由多個社區組成,每個社區約有 20,000 至 30,000 名居民。
新加坡的多民族混合是英國殖民時期移民政策的結果。作為大英帝國的重要轉口港,它吸引了各種移民,特別是來自中國和印度等其他當時重要的亞洲市場移民。現今大多數人口由華人(74.3%)、馬來人(13.5%)、印度人( 9%)和其他歐亞裔血統組成。
而官方語言仍然與其人口組成相關,全國常見四種語言,分別是英語、中文、馬來語和坦米爾語。馬來語是新加坡的國語,也是新加坡馬來族群的母語。儘管大部分新加坡人不會說馬來語,但馬來語被用於新加坡的國歌,也被用於引用在新加坡榮譽制度以及軍事演習指揮。而英語才是新加坡人主要使用的語言。除了母語課以外,它是新加坡學校所有學科的主要教學語言,也是行政管理的共同語言。而大多數華人從中國的福建及廣東地區移民而入,其中以閩南人為大宗,所以新加坡華人有相當的人口比例會說福建話。
Chinese 74.3%, Malay 13.5%, Indian 9%, other 3.2% (2020 est. by CIA)
English (official) 48.3%, Mandarin (official) 29.9%, other Chinese dialects (includes Hokkien, Cantonese, Teochew, Hakka) 8.7%, Malay (official) 9.2%, Tamil (official) 2.5%, other 1.4%
Buddhist 31.1%, Christian 18.9%, Muslim 15.6%, Taoist 8.8%, Hindu 5%, other 0.6%, none 20% (2020 est. by 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