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辨識(Biometrics)的定義為何?

最後更新於:September 21, 2022

歡迎來到OOSGA官網!我們團隊從幫客戶落實市場進入的實地經驗,以及合作機構的產業調研中彙整了來自各國人口統計、經貿、政策、經商、以及產業的資訊,並免費提供給業者,盼能讓更多朋友了解其他市場的發展,並且讓商業可以真正的無國界。
定義

生物辨識的定義為何?

生物辨識為使用人體本身的生物特徵來區分不同個體的技術,而其中的生物特徵包含指紋、人臉、掌紋、虹膜、是網膜、聲音、以及簽名這一類型的行為生物特徵。

近年間,生物辨識技術在越來越多領域上,已經有許多成熟的應用,尤其是聚焦在指紋辨識以及臉部辨識,不論是解鎖手機、管理大樓人員進出、抑或是授權交易等。

越來越多領域中,原本使用鑰匙或密碼來認證權限的手段,轉而使用生物辨識技術來落實,成為一個更好的密碼替代方案,而這也是生物識別技術在近年取得許多關注與投資的最主要因素。

生物特徵辨識

不過要真的了解生物辨識在近年間的成長,我們就必須從辨識這一主題開始說起,在1960年時,MIT的費南多·柯巴托主導建立了第一個相容分時系統(CTSS),也就是讓多個用戶共享同一個電腦系統,而為了滿足不同用戶保護其私人檔案的需求,也順帶發明了密碼的這一概念,以數字與文字的組合,來成為數位世界的鑰匙,自那之後密碼就走進了主流,成為現代系統最主要的認證與辨識機制。

然而在現代世界中,每一個人都使用數十個系統與應用程式,密碼也因此成為了資安的最大漏洞,譬如駭客可能通過釣魚網站奪取個人密碼、通過暴力破解的方式打開用戶的應用程式,又或著是密碼可能會被忘記,加密貨幣就因為許多用戶忘記他的密碼而導致數百億的財富被鎖在他們大概永遠都打不開的錢包中。

而在如此環境與趨勢當中,生物辨識技術與其他辨識方法(譬如通過手機的代碼認證)就走進了主流,逐漸的取代密碼的角色。

蘋果在WWDC 2022時,就宣佈了Passkeys的功能,讓用戶通過Touch ID或是Face ID去進入許多與蘋果合作的應用程式;Google也積極的走入這一趨勢,在2022年7月時,被Chrome Story發現在進行指紋辨識於Password Manager的導入。

Cybersecurity
Table of Contents
Cyber 小組

我們的Cyber小組聚焦在各國與國際組織的網安規範、資安規範、軟體市場、前沿科技、以及企業案例等面向,支撐Cyber與Compliance客戶會員落實最佳實務的規劃。

More From Us
生成式AI
LoRa
知識圖譜
開放API
屬性存取控制
角色存取控制
強制存取控制
自主存取控制
Connect With Authors
*Your message will be sent straight to the team/individual responsible for the article.

歡迎訂閱

歡迎訂閱我們在不同市場的機會見解,可以先參考我們近期發送的信件,也希望您可以積極地分享回饋給我們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