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的定義為何?

最後更新於:September 6, 2022

歡迎來到OOSGA官網!我們團隊從幫客戶落實市場進入的實地經驗,以及合作機構的產業調研中彙整了來自各國人口統計、經貿、政策、經商、以及產業的資訊,並免費提供給業者,盼能讓更多朋友了解其他市場的發展,並且讓商業可以真正的無國界。
定義

貨幣政策為何?

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是指一個國家(中央銀行)維持通膨穩定以及勞動力市場穩定,以幫助經濟穩定的工具。利用控制貨幣供給量,來達到影響其他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主要工具包括:調節利率、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公開市場操作。

央行使用這些工具時,最主要是為了維持通貨膨脹以及勞動力市場穩定:

保持通膨穩定

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的貶值,而貨幣的貶值變相等於降低了人們的實際薪水、物價抬升,這將會降低人民的消費力,不利於經濟。然而,一些經濟學者認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溫和的通膨率可以刺激經濟成長,因為微微的提高物價可以使業者的利潤上升,以刺激業者投資的積極性,同時也不會引起太大的價格浮動,而大多數國家通常將通膨目標設定於1-2%之間。

勞動力市場穩定

當消費者花更多的錢,企業的收入和利潤就會增加,因此保持穩定的低失業率也是央行的目標之一。

然而,溫和的通膨率與低失業率通常不能兩者兼得,而是面臨權衡取捨。對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經濟體來說,當失業率低時,通貨膨脹往往會上升,反之,當失業率高時,通貨膨脹就會下降。例如:當工人加薪時會增加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他們會產生更多的商品和服務需求,導致商品價格上漲。價格上漲又增加了工人對更高薪水的需求,這導致企業會有更高的生產成本和進一步的價格上漲壓力,從而形成概念螺旋,在宏觀經濟中,這被稱為薪水/價格螺旋(Price/wage Spiral)。

因此,通膨與失業率並不一定是越低越好,而是要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之內,而央行在不斷權衡並出台貨幣政策時,通常會使用三大常見的工具:

調節利率

世界各地的央行使用的第一個工具是操縱短期利率。也就是說,央行會藉由提高或降低利率,以減緩或刺激經濟活動和控制通貨膨脹。

例如通過降低利率與利息,使借錢的成本變得更便宜,同時,儲蓄也變得不那麼有利可圖,從而鼓勵個人和企業消費。因此,降低利率的最終結果是儲蓄減少、貨幣供給增加、支出增加和整體經濟活動增加。反之亦然,利率上升會帶來相反的結果。

調整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

存款準備金率是商業銀行必須持有而不是借出或投資的可儲備負債,央行明確規定,也被稱為現金準備金率。

而存款準備金比率能夠影響最後市場上貨幣量的多寡,假設央行把存款準備金比率從20%調整至10%,使銀行有90%的現金能夠進行放貸或投資。而因為銀行可操作的現金變多了,會傾向降低貸款利率,讓更多人想向銀行借貸,市場上的貨幣量也因此增加。

公開市場操作

公開市場操作(OMO, Open Market Operations )是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賣證券,當市場利率過高時,央行買入合格之債券或票券,釋出資金以引導市場利率回跌。當市場資金過於浮濫時,央行發行可轉讓定期存單,收縮市場資金以引導市場利率回升。

Table of Contents
經濟小組

我們的經濟小組聚焦在各國的人口結構變化、私人消費、零售狀況、地緣經濟、以及相應的國家貨幣與財政政策進行追蹤與分析。

More From Us
貿易條件
安第斯共同體
太平洋緊密經濟關係協定
南方共同市場
電子病歷
電子健康紀錄
KYC
保險科技
Connect With Authors
*Your message will be sent straight to the team/individual responsible for the article.
Consider Subscribing
我們團隊定期定期提供訂閱者在主要國家中,市場面向、消費者面向、以及在政策與科技的大趨勢中所孕育出來的機會與洞見。歡迎參考我們團隊近期的訂閱信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