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見解

先進東亞 - 市場機會與區域發展前景

Last Updated: May 11, 2023

先進東亞市場機會指標

Although the aging population in East Asia has dampened the region’s growth potential, factors such as high productivity, a wealthy consumer base,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with other economies could spark further expansion.

Economies we track in the region

The Outlook

先進東亞市場的前景如何?

東亞市場長期以來是由日本所主導,在1990年初,也就是日本進入了失去的三十年之際,其更是達到高峰,占比約東亞總和的77.5%的GDP,在此同期韓國、台灣、香港亞洲四小龍之三僅占比約12.8%。

然而隨著日本的衰退,以及中國自改革開放逐步深化後的崛起,中國也在2010年間成為了整個東亞,乃至亞洲主導的經濟體。在2022年佔比整體東亞經濟的72%,同時預計將在2035年達到日本早期於東亞的比例,也就是77.5%。

雖然中國市場仍然醞釀著最為龐大的市場機會(這也是為何我們將中國大陸的整體發展做獨立追蹤),但是在日本、韓國、台灣、乃至香港都充滿著不同的市場動能與機會。以區域來說,隨著尹錫悅總統與岸田總理的上台,再加上中美之間紛爭與中國大陸市場吸引力減少等因素,日韓在近期也重啟了雙向之間的許多合作,而這一層面也將帶來龐大的市場機會。

同時,沒有參與到CPTPP與RCEP的台灣,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非ICT產業的發展潛能,然而台灣將有機會尋找到替代方案,並與日本、美國之間強化經濟來往,再者,雖然新南向政策當前發展緩慢,然而在中長期將有機會推動一部分的成長潛能。

同樣的,在日韓台這三個主要經濟體中,基礎建設數位化、系統升級、工業自動化、以及能源轉型將是四個最為核心的主要發展,並且分別皆有主導性政策推動。譬如日本即是將重點仍放在長年的重心,也就是道路、新幹線、機場等,同時也強調升級既有數位基礎與提高網路安全等,然而我們預計日本將放更多的投資在新能源基建上,譬如核能發電。而韓國則是由The Digital New Deal以及Green New Deal這兩項主導措施推進數位升級以及新能源建立。台灣則是以前瞻計畫為主導項目發展。

再者,東亞三國皆有主導政策,以推進不同政府所定義之核心競爭產業。台灣的5+2產業創新計畫即是一種例子,雖然在2020年間主要轉移聚焦在IT、資安、數位健康醫療、再生能源、國防、民生與戰備等六大產業之上。其中我們認為在再生能源、IT(數位化)已然吸引了許多外資前往發展,隨著台海局勢緊張加劇,我們認為聚焦在民生與戰備等領域中,將會提高投資,並於糧食自主、能源供給韌性、乃至關鍵產業之供應鏈之上岸等領域存在許多機會。

而在韓國,除了既存的產業激勵政策之外,近期推動的The Special Act以及其他關聯政策,將針對12項關鍵產業包含半導體、螢幕、電池、先進移動技術、核能、生物科技、航太、海洋技術、水利、資安、AI、次世代通訊、工業機器人、乃至量子電腦進行推進。然而在這當中我們認為提供最為顯著機會的則是聚焦在半導體、移動技術、工業機器人、乃至生物科技。

而聚焦在日本上,當前的指導性政策則有三,一為以經濟安全為核心發展的供應鏈韌性與能源安全,這一項計畫上岸、離岸了許多原先在中國大陸的晶片、綠能、以及相關關鍵產業的製造業者,然而這一部分的發展雖然會加劇,但中國仍然是日本重要的供應端。再者則是社會5.0,以及能源安全議題。

 

Table of Contents
GDP佔比東亞(%)|2023後為預測
GDP成長|2023後為預測
我們團隊定期發送不同地區、國家的機會報告,歡迎訂閱以取得。

總體經濟層面蘊含著哪些市場機會?

能源業蘊含著哪些市場機會?

營建業蘊含著哪些市場機會?

製造業蘊含著哪些市場機會?

健康醫療產業含著哪些市場機會?

數位經濟產業含著哪些市場機會?

參考資料
  • 數據統整與歸算:OOSGA.org
  • 分析:小組分析
  • 註:東亞包含日本、韓國、香港、台灣、澳門、蒙古、中國大陸。
作者:專案小組

我們的專案小組結合了內部團隊、外部專家、合作夥伴,並協助客戶探勘市場機會、落實市場進入與成長。

Connect With Authors
*Your message will be sent straight to the team/individual responsible for the article.

歡迎訂閱

歡迎訂閱我們在不同市場的機會見解,可以先參考我們近期發送的信件,也希望您可以積極地分享回饋給我們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