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僅僅數年間,64個國家,占比全球89%的碳排放,立法、抑或是表示會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
而在往後,石油與天然氣的投資也預計會大幅減少,雖然俄烏戰爭、中美冷戰等的要素仍然讓這一發展充斥著許多不確定性,但整體大方向仍然保持不變。石油、天然氣、以及傳統電力生產將會從2021年佔比總能源投資的54%,在2035年變成僅有36%。
而再生能源的發展則會維持4%的成長至2035年。在未來的15年間佔比全球能源投資得37%。再者,去碳技術,也將持續獲得更多的投資,預計將於2035年間佔比總能源投資的25%。
隨著電氣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預計到 2050 年,電力消耗將增加兩倍。 電氣化是最早的脫碳手段之一,在大多數行業中成本最低且最容易實施。在2019至2050年間,將維持著3-4%的增長,也就是在2050年成長3倍的預估。
到 2050 年,氫需求預計將增長五倍,主要受公路運輸、海運和航空的推動,而隨著成本下降和政策制定者支持氫技術,預計到 2050 年其供應將從近 100% 灰氫轉變為 95% 清潔生產 採用。
可持續燃料可提供與電動汽車相當的溫室氣體減排量,到 2050 年可佔交通運輸能源需求的 37%。它們也適用於多個行業,需要實現脫碳目標。永續燃料的需求被預計會在未來的二十年間成長2-4倍,同時在2025時,總投資達到350億-450億美金
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份額逐漸增加,並且由於其較低的碳強度,它是所有化石燃料中最具彈性的。 由於其廣泛的應用,預計天然氣將在整個轉型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預計其需求將在 2035 年達到峰值。在未來的十年天然氣整體成長被預估為10%,而在2050年時僅佔比15%的總需求。
全球液體需求預計將在未來兩到五年內達到 104 MMb/d 左右的峰值,主要受電動汽車的推動。 然而,預計原油需求將在 2030 年之後迅速下降,而剩餘的大部分液體需求增長可能會出現在石油的非能源使用以及生物燃料和合成燃料中。
全球煤炭需求在 2013 年達到頂峰。儘管在從 COVID-19 的影響中恢復後出現短期復蘇,但預計到本十年末煤炭需求將下降約 20%。 然而,預計到 2050 年,煤炭仍將是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取決於地點和部門),這可能對未來的氣候承諾構成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