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定義為何?

最後更新於:September 10, 2022

歡迎來到OOSGA官網!我們團隊從幫客戶落實市場進入的實地經驗,以及合作機構的產業調研中彙整了來自各國人口統計、經貿、政策、經商、以及產業的資訊,並免費提供給業者,盼能讓更多朋友了解其他市場的發展,並且讓商業可以真正的無國界。
定義

智慧城市是什麼?

智慧城市的定義為一個數位化、智慧化的城市,而這樣的一個城市將是圍繞在市民的福祉為中心,終將真正的解決城市所面臨的問題,並且提高生活品質。其中的數位化,就是通過IoT、攝像機、GPS等裝置去獲取各種基礎建設的數據,並且通過網路傳遞給另一媒介,而智慧化,指的就是建立在這些數據的分析。

雖然我們說智慧城市的發展是以市民為中心,並且解決實際所遇到的問題,然而在過去的十年間,許多地方政府卻是反過來操作了,不斷的導入新科技、升級系統,但卻沒有解決對於該城市來說相關性最高的問題。我們也看到許多城市將智慧化的重心放在生產力的提升,最終反而間接的導致了生活品質下降。

智慧將會如何解決城市的問題?

在了解智慧城市如何提供價值前,首先要了解現代城市所面臨的問題為何,雖然我們不可能列出全球所有城市的各種問題,但我們可以定義出框架讓不論是政府機構、私營企業、還是居民都能夠更好的了解自己城市所面臨的挑戰。

然而在面對如此龐大的問題時,僅有公家機關操手是遠遠不夠的。在很多層面,若要有效的解決城市問題,政府、營利與非營利企業、以及市民都必須要主動的貢獻,一同解決問題。

一份報告指出,私營機構僅貢獻初始投資的60%就能全面的解鎖智慧城市的潛能。然而若要讓其運作,公家機關必須要提供足夠的動機、平台、與工具,以讓隱形的手去創造各種市場機制。

例如地方政府提供了公車實時定位API,並讓相關團隊確保以及維護資訊的正確性與品質,如此一來應用程式開發商就能夠利用這個API開發應用程式,最終讓市民使用。 對於政府來說,這無非提高了市民的流動性,甚至減少交通組塞 (更多人信任公共交通系統,從而增加了使用率)。對於應用商來說也能從中獲取利潤,最後可能還會再投資進入相關領域當中。而毫無疑問的,對於市民來說也是大幅減少了通勤的時間。如此創造三方都能從中獲利的環境,即是智慧城市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了。

城市的智慧化將會如何提高市民安全?

安全性時常是現代智慧城市研究當中較缺少研究的領域,然而安全性不僅是永續發展的根基,更是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最為基礎的需求。 若無法讓市民感受到安全,所有的進步皆是徒然。

不過即便安全性是如此重要,在所有的智慧環節當中不論是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科技、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與教育、智慧經濟、還是智慧政府,裡面都沒有一個項目叫做智慧安全。 其實安全是所有智慧領域的根基,也是它們發展的基礎。 而地方政府即是負責將之串聯在一起並做管理與更進一步的發展。

例如在交通當中,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局的研究就發現,94~96%的交通意外為人為因素所導致。而台灣交通部統計也指出94.6%的公路事故為人為因素。 那麼我們就可以去思考,如何通過數位化交通系統,如佈署V2V以及V2I設備到道路上,以降低這些意外的發生。

同時另一個問題是,城市真的具備相應的能力去應對導入科技後所衍發的新的風險? 例如物聯網通訊網路的安全性、數據的隱私問題、交通意外的責任歸屬問題、以及更新基礎建設規劃等等的問題都將是交通智慧化過程中所必須經過的難關。

在思考安全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從三個主要層面去切入 : 自然災害、都市犯罪、政府機構的規劃與治理。其中規劃與治理將會將三者串聯在一起,高效能的管理。

智慧城市可以如何增加都市的流動性?

城市的流動性一直是評估一個都市健康程度的指標性數據,當一個城市的交通阻塞時,它不僅會放慢了市民的腳步,交通堵塞更是會降低一整個國家的生產力。 全球最權威的交通研究報告指出,僅美國,2018年就因為塞車的關係而導致全國損失了超過三千億美金的經濟生產力。 這些損失涵蓋了駕駛以及乘客因為塞車所失去了時間產值、貨物因延遲而提高的成本、浪費的能源、以及其他間接導致的結果。

毋庸置疑的,塞車問題是智慧交通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有效的解決交通阻塞不僅能進一步的拉高城市效能與產能,它更是一個城市是否能夠永續發展的重要動因。 這也是為何我們在提到智慧城市時,智慧交通是是所有地方政府的首要議題。

針對城市的流動性,隨著城市裝置了越來越多的感應設備以及能夠連上網的路牌與號誌燈,相關單位將能利用這些科技做到適應性交通控制、實時訊息傳遞、以及預測性建設修復以更好的掌握交通狀況,且實時的更新資訊以提高流動性。 同時,地方政府更能夠透過不同的手段如開發交通系統的API等,以提高動機,讓更多的業者進入市場開發解決方案以提高城市的流動性。

智慧城市將會如何提高市民的健康?

科技在醫療的領域的潛能是非常龐大的,然而智慧城市不僅醫療,同時還有空氣品質、衛生、以及各種正確觀念的教育與宣導也都是城市必須承擔的重責。 地方政府所擔任的角色即是擁有一個宏觀且具遠見的策略,建立平台,並提供動機讓各大機構與新創在其中創新發展。

我們的研究僅探討城市如何應用科技來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其中常見的應用例如遠程醫療、遠程病人監護、實時空氣品質偵測、整合型病人資料管理、醫療程序數位化等等。

智慧城市的健康領域排名全球第二的首爾,在幾年前開始了一個項目叫做U-Health,提供年長市民遠程監護裝置,來讓相關人員能夠擁有實時的資訊,以提早預防某些疾病的產生。 同時也是讓長輩減少需要去診所報到的次數。 新加坡政府更是創立了一個機構叫做保健促進局,提倡健康管理與培養良好習慣,鼓勵所有的新加坡市民注意飲食習慣、多運動、以及定期健康檢查以降低民眾對於醫院的需求。

與智慧城市相關的詞彙

區塊鏈

Blockchain
區塊鍊背後的概念其實不難理解,所謂的區塊鏈其實就是一連串的紀錄,利用密碼學中hashing的技巧將之串聯在一起,我們台北辦公室的同事用了很簡潔的比喻解釋了區塊鍊背後的概念給客戶聽。

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
雲端運算為透過雲端業者所提供的伺服器來做運算的過程。業者現在能夠利用雲端服務來傳遞各式各樣不同的資訊,其中包括數據、伺服器、分析、以及各式各樣的功能,所有的東西都能夠在雲端上運作、儲存、以及存取。

網路安全

Cybersecurity
網路安全指的是,為了維護保護IT系統的運營、資安、以及抵禦外來風險而落實的一系列的手段、運營、以及技術。

基礎建設政策

Infrastructure Policy
基礎建設政策為國家通過落實道路、鐵路、能源配給、通訊、以及相關基礎設施,以提高國民生產力、社會資本、以及幸福指數的政策手段。

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讓物品上網,也就是說物品或稱裝置現在可以像人類一樣,通過網路去做資訊的讀取與傳遞、同時也能通過網路去取得資訊並執行某些動作。 而這兩個物聯網所賦予裝置的能力,也是為何現在IoT能為大部分的產業創造非常龐大的價值。

智慧建築

Smart Building
智慧建築為整合數位科技、分析技術至建築的一個科技趨勢。而在現在建築數位化、智慧化的過程,絕大多數的投資都是往建築與能源的可持續性、居民的安全性、以及居民的體驗為重點發展。

智慧市民

Smart Citizen
智慧市民為積極參與E政府項目與社群發展的數位市民。

智慧能源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為通過IoT裝置與分析的落實,去追蹤並且優化能源在生產、儲存、輸送、以及使用的整個週期當中的能耗率。

智慧政府

Smart Governance
智慧政府為智慧城市以及智慧國家的其中一個環節,其聚焦重點在於各單位政府於透明性、開放性、問責性、協作性、以及整體政府業務數位化的體現。

智慧電網

Smart Grid
智慧電網指的是在既有的電網基礎之上,通過IoT去數位化整個電網的運作狀況,以及終端用戶的使用狀況,並且通過高階分析的手段以提高整個電網供需匹配的能力,已達到節約能源、降低損耗、以及提升用戶供電品質之目的。

智慧基礎建設

Smart Infrastructure
智慧基礎建設為道路、水資源管理、廢物管理、電力與瓦斯配送等基礎建設智慧化的一趨勢,與智慧城市以及智慧交通同為許多地方政府的核心議題。

智慧交通

Smart Traffic
如智慧城市、智慧基礎建設,智慧交通為結合數位科技、以及智慧科技至既有的運輸基建,以及交通模式的一個趨勢。

智慧廢棄物處理

Smart Waste Management
智慧廢棄物處理指的是,在廢棄物處理的流程中,導入數位化系統,以及落實相關的分析,並支撐整個廢棄物處理能夠效率更好、成本更低、能夠提高資源回收率、且提供市民非常好的體驗。

智慧水資源管理

Smart Water Management
智慧水資源管理指的是,從水的獲取、儲存、配送、以及使用的整個水資源之生命週期結合數位技術與分析技術的趨勢。
Hyperconnectivity Smart Building Smart City Smart Traffic
Table of Contents
智慧基礎建設小組

我們的基礎建設小組追蹤各國的智慧城市、建築、交通、電網、水資源管理、治理模式、以及各國當前的基建政策與技術追蹤。

More From Us
生成式AI
LPWAN
LoRa
知識圖譜
電腦視覺
DDP(稅訖交易條件)
DPU(卸貨地交易條件)
DAP(目的地交貨條件)
Connect With Authors
*Your message will be sent straight to the team/individual responsible for the article.

歡迎訂閱

歡迎訂閱我們在不同市場的機會見解,可以先參考我們近期發送的信件,也希望您可以積極地分享回饋給我們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