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醫療(Telemedicine)的定義為何?應用領域在哪?

最後更新於:September 19, 2022

歡迎來到OOSGA官網!我們團隊從幫客戶落實市場進入的實地經驗,以及合作機構的產業調研中彙整了來自各國人口統計、經貿、政策、經商、以及產業的資訊,並免費提供給業者,盼能讓更多朋友了解其他市場的發展,並且讓商業可以真正的無國界。
定義

遠距醫療為何?

遠距醫療所指的是,通過網路的方式,讓醫療機構與醫生、治療師、藥師能夠遠距離的提供病患服務。

這邊的聚焦重點在於醫療機構的主詞,以及病患的這一受詞,也就是說,遠距醫療聚焦的重點在於診療、診斷等這一類型由醫院與診所所主導的醫療活動,不同於遠距健康,聚焦的重點在於所有與該市民/消費者/用戶的健康,也就是會包含如飲食與作息習慣、個人健康護理、以及健康社群平台等等由用戶本身所主導的健康活動。

如圖所示,隨著醫院與檢測技術越來越成熟,以及一般市民在網路使用、甚至是健康意識與健康裝置的普及,醫療在越來越多層面上,也逐漸的能通過網路的媒介執行,讓病患在約診上能夠更加的即時,同時醫療機構也能有更多的資源聚焦在許多急迫性較高的醫診案例中。

而在這些逐漸能夠通過網路來落實執行的診療科目與醫療活動就包括許多家庭醫學的診療項目、心理治療、精神科、病理科、緊急用藥、回診取藥的病患、以及許多需要評估是否要前往院內做進一步測試的前期了解(放射科、手術科等),在這一份研究中,美國醫療協會就針對2019年(疫情前)美國遠距醫療在不同科目的現況做了一個現況普及的調查。

然而遠距醫療仍然非常難以普及,其中不僅是相應Last Mile的解決方案缺乏,同時各個系統的使用與其相容性、數據紀錄的落實與其相容性、還有容易得到不確定的診察結果(Inconclusive Result)也仍然使遠距醫療普及尚有一大段路途。

  1. Last Mile:最後一哩路仍然是一個大難題,基礎建設與系統的缺乏,使得病患雖能通過網路的媒介看診,然而在檢查與取藥仍然需要前往醫院,這大幅降低了遠距醫療的可依賴性,雖然在全球範圍內有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開始依賴第三放物流(譬如Uber在部分市場就有提供實時配送處方籤藥品的服務)、抑或是醫療機構自身培養送藥的能力(新加坡中央醫院、盛港綜合醫院等)
  2. 支付:尤其是像台灣,金融體系的老舊以及行動支付在設置上仍然不普及,也讓支付成為了遠距醫療的一大限制因素。
  3. 數據的充分程度與可依賴性:遠端醫療缺乏了醫生可以通過當下的譬如觸診、抑或是做更進一步的快速檢測來獲得能夠支撐其決定的佐證資料,故此診療需要歷史數據以及即時數據方能落實看診,然而在許多市場中,PHR(個人健康數據)尚無法與醫院的EMR或EHR整合,故此導致,醫生往往缺乏充分的信心去落實其診斷。
Telehealth
Table of Contents
智慧健康照護小組

我們的健康醫療小組聚焦在各國的健保市場、老年人口狀況、智慧醫療技術、遠距健康、各國醫療數位化政策、以及相關的消費市場追蹤。

More From Us
生成式AI
LPWAN
LoRa
知識圖譜
開放API
屬性存取控制
角色存取控制
粗死亡率
Connect With Authors
*Your message will be sent straight to the team/individual responsible for the article.

歡迎訂閱

歡迎訂閱我們在不同市場的機會見解,可以先參考我們近期發送的信件,也希望您可以積極地分享回饋給我們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