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了實體零售商向在線渠道的轉移。 零售商已推出包裹寄存、非接觸式交付和改進交付基礎設施等舉措,以滿足日益成長的在線購物需求。 根據2022年零售額數據,消費品線上營業額佔總營業額的比重為12.8%(線上總營業額,根據官方估計則為14.8%)。 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消費者在線購買更多計算機和電信設備,這些商品的在線支出佔 51%。 在線購買的家具和家用設備的份額約為三分之一,而超市和大賣場的在線支出佔當月此類購買的 16%。
消費行為的結構性轉變預計將推動今年以名義當地貨幣計算的在線營業額進一步成長 6.6%。 這比 2020-21 年疫情高峰時超過 40% 的極高成長率有所緩和,但在如此強勁的成長之後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儘管由於人口規模不是營業額最大的市場,但在未來的五年間,成長預計將繼續放緩,但在東協成員國中在線零售總額中所佔份額最大。
隨著電商的成長逐漸回溫,競爭焦點也不再僅僅在於增加用戶數量,還在於增強消費行為,從核心層面上來看,主要就是增強平台上的用戶體驗和參與度。有趣的是,在新加坡,線上零售業者正在部署直播和遊戲化等娛樂元素,以提高客戶忠誠度和參與度。這些互動工具旨在長時間保留客戶在其平台上,從而保持零售商在擁擠的電子商務市場中的知名度。
Lazada 就是這一戰略轉變的例證。早在 2018 年,Lazada 就推出了其獨特的“購物娛樂”平台 LazLive。這是東南亞前所未有的舉措,利用了阿里巴巴強大的技術。LazLive促進用戶和主播之間的實時互動,讓購物成為一種更加身臨其境的體驗。一項顯著的功能是“即看即買”選項,該選項允許客戶直接從直播中立即購買。LazLive+ 通過推出名為“像專業人士一樣 DIY”的 15 集直播內容系列,進一步推動了這一創新概念》於 2022 年 6 月推出。該系列由知名地區關鍵意見領袖主講,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與生活方式趨勢和活動相關的富有洞察力的提示和令人興奮的靈感。
此文為Google翻譯,原文取自OOSGA Global
新加坡的電子商務市場競爭激烈且分散,第三方商家擁有最高的份額。許多電子商務聚合商正在利用積極的品牌收購和大量資金來在未來幾年獲得重要的市場份額。
而在平台層面上,Shopee 在 2020 年超越了 Lazada,並成功保持了成長軌跡,目前佔據 28.6% 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Lazada 卻逐漸失去立足點,其市場份額從之前高點的 15% 下降至目前的 9%,到 2023 年將與傳統超市零售商 NTUC FairPrice 持平。與此同時,亞馬遜一直在成長,儘管速度相對較慢。
其他幾家著名的在線零售商,如 Carousell、淘寶(中國 B2C 市場)、eBay 新加坡(美國 C2C 市場的本地分支機構)、EZBuy(B2C 市場)、Zalora(專門從事時尚的電子零售商)和 RedMart (一家在線雜貨零售商)繼續佔據主導地位。預計這些零售商將在不久的將來繼續塑造新加坡的在線零售市場。
效仿美國估值 10 億美元的電子商務聚合商 Thrasio 的成功故事,新加坡的幾家新創企業正在採用其商業模式。這種方法涉及購買在亞馬遜、Lazada 和 Shopee 等市場運營的獨立或第三方品牌的 100% 股權。雖然原始創始人放棄了運營控制權,但他們可能會繼續賺取未來銷售的佣金。Rainforest 和 Una Brands 是這種模式的兩個實際例子。前者由 Carousell 和 Fave 的前高管管理,後者由 Rocket Internet 的前首席執行官共同創立。
付費會員俱樂部:電子商務參與者正在創建付費會員俱樂部,作為利用客戶行為和忠誠度的一種方式。 這些俱樂部針對特定人群,例如有嬰幼兒的父母,並提供產品抽樣和 CRM 計劃等專享福利。 這種趨勢的一個例子是 Shopee 的母嬰俱樂部和 Lazada 的家庭俱樂部。 這些社區以有嬰幼兒的父母為目標,並提供產品抽樣和 CRM 計劃等專享福利。
BNPL 財務安排:BNPL(Buy Now Pay Later)財務安排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 這些計劃通過將交易分成較小的付款來實現購買產品的即時滿足,並且正在被市場上更多的參與者提供,包括網路銀行。 這種趨勢的一個例子是 Grab 的 Atome、Pace 和 PayLater,它們都是 BNPL 領域的主要參與者。
利用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專注於醫療用品的公司越來越多地選擇在線業務。 疫情期間,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越來越高,線上平台在放大品牌價差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種趨勢的一個例子是 MEDPRO Medical Supplies,它在 Shopee 上有商店,並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範圍廣泛的醫療用品。
增強體驗:隨著電子商務成為許多新加坡人零售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品牌和零售商正在利用數位工具和技術來幫助消費者做出在線購買決策。在線購物的固有局限性是客戶無法在購買前親自檢查產品,這對具有個人或體驗元素的商品(例如眼鏡)構成了挑戰。為了克服這一障礙,光學商品零售商 Lenskart 於 2021 年在其平台上推出了“3D 試戴功能”。該功能利用用戶數位設備的前置攝像頭生成眼鏡外觀的虛擬呈現在他們的臉上。該功能在大流行期間獲得了積極評價。跟隨 Lenskart 的腳步,其他品牌,包括 Nike 和 Castlery,
遠程醫療和在線上醫療服務:遠程醫療從業者、遠程諮詢服務和醫療設備進口商越來越多地建立在線業務。 這種趨勢是由消費者行為轉變為在舒適的家中討論敏感的醫療問題時更加謹慎和舒適所推動的。 這種趨勢的一個例子是 Sire,這是一個為脫髮開出非那雄胺處方的平台。 另一個平台 Zoey 提供避孕藥和 Plan B。
在, 有大約 3.30 百萬 個消費品的電商購物者,並且每年消費總額大約 6.16 十億 美金, 人均消費品電商總消費大約為 1869 美金。
同時, 63% 的消費者透過手機完成消費品之電商交易。
我們的消費者研究小組聚焦在各國消費變化、電商、意願、以及消費能力指標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