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位於中南半島的最南端,是一個城市島國,不僅有著高達七萬美金之多的人均GDP,同時更是與香港一同被稱為亞洲的貿易中心,在金融、科技、以及新創等等面相都非常成熟,且極具競爭性。
雖然新加坡為多黨制,然而與日本一樣,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PAP)長年佔據了政權以及國會,並且執政政府更是透過各種方式來維持現況,所以經濟學人智庫(EIU)也將其列為也缺陷的民主,民主排名全球第74名,高於孟加拉、低於泰國。
然而新加坡的政治穩定度非常高,同時人民對於政府的信心不論是在亞洲危機、金融海嘯、肺炎疫情、甚至是中美博弈的整個過程中,都普遍保持著充分的信任。這也讓其在與香港之間的競爭有明顯的優勢。其在經濟自由度上,新加坡更是位列全球首位,與澳洲、紐西蘭、瑞士、以及愛爾蘭一同歸類為自由經濟體。
在短短的五十多年間,新加坡從一個「被」獨立的島國,人均GDP遠低於當時的香港與日本(~500美金),到現在通過強化國際貿易、金融資本、人力發展、以及教育普及等等面向,並且乘駕著中國以及東南亞的成長,到現在成為了全球最為富裕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在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計將落在3-4%之間(MTI),而長期的經濟增長也預計將平均在2-3%之間。在往後的發展中,最為影響新加坡發展幾個主要因素分別為:人口變化、區域經貿發展、政治動態的變化、以及先進技術的發展。
國家資訊簡述表 | 2021年資料 |
---|---|
國家全名 | 新加坡 |
國家代碼(三碼) | SGP |
國家區域 | 東亞與太平洋 |
國家收入階級 | 高等收入國家 |
國家貨幣單位 | Singapore dollar |
國內生產總值(GDP) | 3969.9億美金 |
國家總人口 | 570.4萬人 |
國家大小(KM sq) | 709 |
國民所得 | 48344 $ |
人均GDP (PPP) | 116486 $ |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2年12月,更新資料為2021年之GDP產值在各個層面中的貢獻佔比總GDP之比例。資料取自於世界銀行、IMF、與當地政府統計,GDP貢獻來源預測取自EIU。
從2012到2022的11年間,新加坡平均經濟成長3.3%,這當中最大的貢獻者即是出口,以及一個高速成長的中國。在2021-2022年間,淨出口佔比總GDP高達30%左右。
並且由於新加坡具有映射整個東協市場的特性、非常完善的基礎建設、能力與教育程度普遍較高的勞工水準、再加極具競爭力的稅收結構,使其成為許多外商駐點的動因,而這也讓新加坡在投資佔比總GDP的比重在2022年高達24%之多(其中外國直接投資佔比113.8%)。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2年12月,更新資料為2021年之GDP產值在各個層面中的貢獻佔比總GDP之比例。資料取自於世界銀行、IMF、與當地政府統計。
根據2020的資料,新加坡的綜合生育率為世界第三低,TFR僅為1.15(也就是平均每一婦女僅生育1.15個孩子),同時與許多先進國家雷同,都有著人口老化速度加劇、扶養比增加、以及婦女晚婚且育兒意願低等狀況。 然而其實這些狀況都尚可評估為健康,情況遠不如南韓、台灣、日本、以及香港等經濟體來得嚴重。 同時也因為新加坡成功的移民政策,來自印度、中國、以及馬來西亞的勞工都進一步的刺激了新加坡經濟增長,並且維持著健康的人口結構。
Chinese 74.3%, Malay 13.5%, Indian 9%, other 3.2% (2020 est. by CIA)
English (official) 48.3%, Mandarin (official) 29.9%, other Chinese dialects (includes Hokkien, Cantonese, Teochew, Hakka) 8.7%, Malay (official) 9.2%, Tamil (official) 2.5%, other 1.4%
Buddhist 31.1%, Christian 18.9%, Muslim 15.6%, Taoist 8.8%, Hindu 5%, other 0.6%, none 20% (2020 est. by CIA)
除了1942-1945時,新加坡遭日本侵略並佔領的三年之外,在1959以前,新加坡為英國殖民地長達144年的時間,一直到1963年才加入了馬來西亞聯邦,並於兩年後獨立。
而長期作為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在法律層面上為普通法係(英系),並且相關立法由議會推進。而政府的組成也是以西敏制(Westminster System)為基礎,並且由三個政府機構分權,其分別為立法機構(總統與議會)、執行機構(內閣、執政黨、總理)、以及新加坡的司法機構。
新加坡從自治時期(1959-1963)、馬來西亞聯邦之下(1963-1965)、以及後續建國之後(1965-現今),新加坡都是以人民行動黨治理(PAP, People’s Action Party),而這幾十年間所繳出的出色成績,以及持續改善的生活水準與品質,也使PAP持續在全國選舉中獲得勝利,在最近一期的全國選舉中,PAP更是拿下了93個席次中的83席。
然而近年間,隨著新加坡非漢民族的國民(印度、馬來)佔比全國公民比重越高,PAP的影響力也逐漸下降,同時,越來越多的新加坡政治人物發聲批評人民行動黨的家長作風的管理模式,以及其在限制反對黨派發展的動作。再者,新加坡政府關聯企業(GLC, Government Linekd Companies)在新加坡許多產業中非常明顯的參與,也使許多政治人物質疑其立法的中立性。然而出於新加坡幾乎沒有重大貪腐存在的政治環境(全球清廉印象指數排名第五名),也使公民對於相關議題不慎敏感。
在2023年後,新加坡的政治與政策發展方向將聚焦在幾個重點之上,第一為極有可能在這五年發生的權力接替;第二為預計為下一任總理,黃循財副總理所推行的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Forward Singapore Exercise);第三為聚焦在勞工、移民、與人民觀感上的政策變化;最後則是針對中美競爭、東協成員國間的矛盾、以及IPEF、CPTPP、以及RCEP等已簽署之協定的落地。
我們的經濟小組聚焦在各國的人口結構變化、私人消費、零售狀況、地緣經濟、以及相應的國家貨幣與財政政策進行追蹤與分析;FR小組聚焦在各國與國際組織的貿易協定、貿易規範、地緣政治發展、外交關係、進出口、關稅、海關、以及投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