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使用皆非常普及的台灣,社群媒體的滲透度極高也就不足為奇了,大約 90% 的台灣人使用一個或多個平台。 根據 GWI 的一項研究,台灣人平均擁有大約 6.5 個不同的社群媒體平台,包括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等熱門平台,以及 PTT 和 Dcard 等本土品牌。
近年在台灣,社群媒體的一些使用趨勢與變化,將可能會改變許多台灣人在整體社群媒體上的使用。 在宏觀層面,出於對中國政府影響力的擔憂,政府正在積極的加強對社群媒體平台內容的監管,而近期在立法院中推出的極具爭議的法案也圍繞在這一議題的發展。在較微觀的角度上,現實生活事件和社群媒體活動之間存在更大程度整合的趨勢,尤其是在商業領域。 這將促進越來越多的賣家使用社群媒體平台開展業務,而台灣在社群商務這一領域中,也長期落後於其相近的經濟體。
關於台灣如何使用社群媒體的一個有趣觀察是政府部門利用社群渠道與公民互動的方式。 例如,衛福部和經濟部在這幾年間都使用社群媒體與公眾進行交流,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以及在討論相關政策諸如參與 CPTPP、取消較具爭議產品的進口限制等決定時。
此文為Google翻譯,原文取自OOSGA Global
在2022年中的統計中,南韓約有47.2百萬的社群媒體活躍用戶(定義為每月至少上線一次),佔比約總人口的91.2 % ,而在2021-2022期間的用戶增長率為2.2 %。
自2018年用戶數量超越Facebook以來,Line 一直在台灣的社群媒體中佔據著主導地位。雖然臉書仍被大約 90% 的台灣人廣泛使用,但台灣的年輕用戶越來越傾向於 TikTok、小紅書和 Dcard 等推動許多潮流趨勢的平台。
而儘管 Line 是台灣占主導地位的社群媒體平台,但IG在年輕人(千禧世代)間則仍然是最具影響力的平台,絕大多數的社群互動仍發生在IG 。儘管Line試圖成為台灣的Super App,但對於許多用戶中,其社群功能近乎不存在,仍然主要用作聊天的渠道。
雖然未來哪一個社群平台能夠成為主導社群商務發展的平台,然而 擁有成熟商務系統的Meta自有平台正在吸引許多賣家,但傳統電商平台仍然是台灣人主要的線上消費方式。
不過由於其龐大的用戶群及其支付服務 Line Pay 的普及,Line 有潛力成為該領域的強大參與者。 其還與星巴克和麥當勞等許多商家進行了整合,這可能使其比其他平台更具優勢。 然而,它仍然不是能夠讓第三方賣家輕鬆加入的一個成熟的社群電商生態體系。
我們的消費者研究小組聚焦在各國消費變化、電商、意願、以及消費能力指標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