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曾被稱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度」、「與世隔絕的香格里拉」或「人間最後一塊淨土」;是一個在喜馬拉雅山腳下,不追求「經濟成長率」,只追求「快樂成長力」,並在1974年提出以「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概念來取代「國內生產毛額(GDP)」而震驚全球的國家。
以信仰藏傳佛教為主的不丹,總人口約76萬人(2018),主要語言為接近西藏語的宗卡語,由於全國教育普及率高達九成以上,人民素質高,多數人都會說英語,也成為發展觀光的基石。
崇尚自然、愛好環保、提倡綠色旅遊的不丹,目前全國的森林覆蓋率超過70%。同時嚴禁打獵及採礦等,甚至禁止用塑膠袋,因此不丹的生態環境保持的相當好,國王旺楚克也因此獲頒國際環保獎章。Source
國家資訊簡述表 | |
---|---|
國家全名 | 不丹 |
國家代碼(三碼) | BTN |
國家區域 | 南亞 |
國家收入階級 | 中低收入國家 |
國家貨幣單位 | Bhutanese ngultrum |
國內生產總值(GDP) | 2535657069美金 |
國家總人口 | 763094 |
國家大小(KM sq) | 38140 |
國民所得 | 2720 |
人均GDP (PPP) | 12367 |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2年6月,更新資料為2020年之GDP產值,以Value Added計算。
We work with data offices across the world to supply you with comprehensive data across internet usage, economic, policy, trade, and digital channels from 216 countries.
不丹是世界上最小及低度開發經濟體之一,主要以從事農牧業 為主,約有 70%的人民以此維生。經濟方面與印度甚為密切, 除雙方貿易緊密外,不丹每年政府財政支出之 25%仍需由印度 支援。 2. 不丹政府擬定的每項經濟計畫,均顧及國家環境的保護及傳統 文化之維護。例如在推展觀光旅遊時,不丹政府要求鼓勵訪客 應有環境保育概念。 3. 不丹對外貿易主要在南亞聯盟(SAARC)成員間進行,向印 度輸出水力電力為不丹最重要經濟支柱之一。Source
亞洲南亞,中印之間
Ngalop (also known as Bhote) 50%, ethnic Nepali 35% (predominantly Lhotshampas), indigenous or migrant tribes 15%
Sharchopkha 28%, Dzongkha (official) 24%, Lhotshamkha 22%, other 26% (includes foreign languages) (2005 est.)
Lamaistic Buddhist 75.3%, Indian- and Nepali-influenced Hinduism 22.1%, other 2.6% (2005 est.)
綜合評估2020至2021年間,該國經濟體的對於跨國企業進入、投資、發展新創、貿易等的綜合吸引力。
在不丹,總共有著 553.6 thousand 個活躍用戶在過去的一個月內使用的社群媒體(任一平台),這也占比著不丹13歲以上總人口之 89.2%
同時,在2021年時,綜合(不重複計算)社群媒體用戶總量成長了 [N/A]%。
目前不丹主要產業為水力發電、農業及觀光業,其中水力發電可供外銷出口,以賺取外匯,目前最大買主為印度。不丹北與中國大陸接壤,南部由印度包圍,本身無任何港口,貨物進出口主要依賴印度、加爾各答及其它印度國內的16個邊境口岸。多數民生或基礎工業用所需資源如石油等,大部分要靠印度進口,民生用消費食品等,若係進口貨,則多由泰國供應。
不丹主要出口市場包括印度、孟加拉、義大利;主要出口項目:電力(輸印度)、鐵合金、水泥、鈣化物、銅線、錳及蔬菜油等。主要進口來源國:印度、南韓、中國大陸、新加坡;主要進口項目:燃料及潤滑油、客運車輛、機械及零組件、織物及米等。對臺商而言,適銷不丹的產品:製造業如醫療器材、消費性電子產品、電腦及資通訊產品、食品及酒精類飲料、汽車零配件、建材、綠色能源、民生產業設備如食品加工、農業機械等。服務業如休閒渡假村、旅館、兒童遊樂場、餐飲連鎖加盟及網路咖啡、燒烤店及麻辣火鍋店等。
ADB, BIMSTEC, CP, FAO, G-77, IBRD, ICAO, IDA, IFAD, IFC, IMF, Interpol, IOC, IOM (observer), IPU, ISO (correspondent), ITSO, ITU, MIGA, NAM, OPCW, SAARC, SACEP, UN, UNCTAD, UNESCO, UNIDO, UNTSO, UNWTO, UPU, WCO, WHO, WIPO, WMO, WTO (observer)
We work with data offices across the world to supply you with comprehensive data across internet usage, economic, policy, trade, and digital channels from 216 cou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