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其蓬勃發展的出口經濟,以及強勢的國內消費市場,人口僅三千多萬的馬來西亞卻是東協第三大的經濟體,僅次於印尼以及泰國;其一萬一千多美金的人均GDP,更是讓其生活相對於許多東南亞國家來說更加富裕,與中國以及世界平均相當。同時預計將在幾年內即跨入高等收入國家的門檻。
自從1970至1990年間的工業化後,馬來西亞的產業組成與出口組成,也從原先極為依賴第一集產業的生產力,以及棕櫚油、橡膠、以及其他農業與原物料出口,轉移至主要增長受服務以及工業為主要組成的先進經濟體,在2021年間分別佔比51.5%與37.7%。
相對於許多競爭經濟體,馬來西亞其中一個特性在於其健康且持續成長的勞動力,在2012至2022年的期間,馬來西亞的勞動力(經濟活動人口)從1332萬成長至1632萬,22.5%的成長,中國同期僅增長1.8%(雖然這也代表著1480萬的人口),而其鄰國泰國同期更是減少了2%。而目前平均為2.0的綜合生育率(TFR),也體現出了馬來西亞未來勞動市場的穩定性,這在生活水平與馬來西亞相當的經濟體中極為罕見。
再者,馬來西亞有著一項許多國家都沒有的優勢,即是其在各個產業上都有相應且平均的發展,其不僅是全球地五大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其在電器與電子產品等領域更是領先許多競爭國家,同時馬來西亞在伊斯蘭金融領域上更是全球領先。
而隨著CPTPP以及RECP等貿易協定的生效,馬來西亞將有機會更進一步的強化自身在國際貿易裡的角色,不論是在東協、同時也是整個亞太。
國家資訊簡述表 | 2021年資料 |
---|---|
國家全名 | 馬來西亞 |
國家代碼(三碼) | MYS |
國家區域 | 東亞與太平洋 |
國家收入階級 | 中高等收入國家 |
國家貨幣單位 | Malaysian ringgit |
國內生產總值(GDP) | 3727億美金 |
國家總人口 | 3195萬人 |
國家大小(KM sq) | 328550 |
國民所得 | 8224 $ |
人均GDP (PPP) | 29617 $ |
OOSGA是一家專注於為企業提供市場策略服務的台灣公司,我們致力於為客戶企業提供最可靠的市場情報和洞見,並通過專案團隊與客戶一同推進當地市場的經營與發展。
倘若您對於進入新市場、抑或是對拓展業務有想法,歡迎隨時聯繫我們團隊討論。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2年12月,更新資料為2021年之GDP產值在各個層面中的貢獻佔比總GDP之比例。資料取自於世界銀行、IMF、與當地政府統計,GDP貢獻來源預測取自EIU。
在2021年間,馬來西亞的私人消費佔比總GDP約為57.8%,第二大的貢獻則來自於固定投資(資本形成),佔比22.27%,而出口則是常年保持貿易順差,落在7%上下。
在2022年,GDP預計將持續維持5-6%的成長,並且以私人消費為主要的成長動因,同時,隨著中國清零政策逐漸在2023年退出舞台,這個對於馬來西亞來說最大觀光國的中國也將為其服務業帶來可觀的經濟貢獻。
馬來西亞財政部部長Nor Shamsiah 即在近期的文件中表示,往後幾年的成長也將持續以強勢的國內需求支撐,並且大型基礎建設項目的推進,也將帶動一定程度的增長,再者,勞工市場狀況的改善(國內職業技能缺口)也將為馬來西亞經濟帶來更加穩健的成長。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2年12月,更新資料為2021年之GDP產值在各個層面中的貢獻佔比總GDP之比例。資料取自於世界銀行、IMF、與當地政府統計。
馬來西亞是一個中高收入的國家,人口成長快速。從1960年到2021年,全國人口已由820萬增加至3,357萬,在61年間增長了311.6%,是全球同期成長的近兩倍。人口長期以來集中在馬來半島西海岸上。首都吉隆坡和檳城分別位於西海岸的中部和北部,是馬來西亞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
全國人口主要分為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三類。馬來人是數量最多且在政治上最有影響力的群體。華裔人口佔馬來西亞人口約五分之一,大部分源自中國東南部,如廣東、廣西、閩南、閩北等地區,因此語言相當多樣化。
隨著馬來西亞的逐步的工業化,並且收入持續增加,馬來西亞的人口成長速度也同樣逐漸放緩。2021年的成長是61年以來最低的1.1%,低於2000年的2.5%。相較於其他東南亞經濟體,如泰國(0.2%)、印尼(0.7%)、越南(0.8%),成長率仍相對較高,但仍存在人口放緩的問題。
馬來西亞人口成長放緩的根本原因是生育率的下降。雖然降低生育率是全球趨勢,例如英國、美國、日本、印尼和新加坡等國家都是如此。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馬來西亞的生育率(TFR)從1957年的每名婦女6.7胎,已降至40年來的最低水平,即1.7胎,低於世界平均的2.3。其中一個原因是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勞動力參與率的提高。此外,初婚年齡的增加、城市化、生活方式的改變、經濟狀況和計劃生育方法的使用等因素也是導致生育率下降的原因。
另一個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是國際移民數量近年有所下降,但移民仍將是馬來西亞人口增長的重要支撐。根據官方估計,2018至2020年間馬來西亞就接納了約140至200萬名有證移民,使馬來西亞成為東南亞移民接收國之一。根據官方數據,公民人口占92.6%,而非公民人口占7.4%。
而由於疫情期間進入該國的非公民人數減少,預計馬來西亞的年度人口成長率在 2022 年放緩至 0.2%。根據國家統計局的一份報告指出,佔總人口 7.4% 的外國人人數估計將從 2021 年的 260 萬下降到2022年的 240 萬,是人口成長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於人口成長放緩,老年人口比例上升,馬來西亞將面對快速老齡化趨勢。2020年,馬來西亞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7%,已符合國際老齡化社會的定義。然而,55至64歲的就業率只有45.2%,較高收入經濟低。特別是55至64歲的女性就業率更低。為了因應老齡化的影響,政府正在鼓勵更多人加入勞動市場,特別是穆斯林婦女,並建議將退休年齡從60歲提高到65歲或更高。
盡管老齡化帶來的挑戰,但馬來西亞的勞動參與率正穩步增長,從2010年的60%上升到2021年的65%。根據官方統計局的統計,2022年第三季度,馬來西亞的勞動市場呈積極上升,隨著疫情影響減輕,經濟活動正在逐漸正常化和邊界重新開放,就業人數上升 3.6% 至有史以來的最高數字的 1,583 萬人。
Bumiputera 62.5% (Malay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including Orang Asli, Dayak, Anak Negeri), Chinese 20.6%, Indian 6.2%, other 0.9%, non-citizens 9.8% (2019 est. by CIA)
Bahasa Malaysia (official), English, Chinese (Cantonese, Mandarin, Hokkien, Hakka, Hainan, Foochow), Tamil, Telugu, Malayalam, Panjabi, Thai
Muslim (official) 61.3%, Buddhist 19.8%, Christian 9.2%, Hindu 6.3%, Confucianism, Taoism,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religions 1.3%, other 0.4%, none 0.8%, unspecified 1% (2010 est. by CIA)
我們的經濟小組聚焦在各國的人口結構變化、私人消費、零售狀況、地緣經濟、以及相應的國家貨幣與財政政策進行追蹤與分析;FR小組聚焦在各國與國際組織的貿易協定、貿易規範、地緣政治發展、外交關係、進出口、關稅、海關、以及投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