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越南近年來因企業供應鏈轉移出中國,經濟成長非常可觀,即使在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仍維持2.8%的成長,是台灣之外的主要經濟體中仍維持正成長的國家。
雖然2021年因國內Delta散播及政府疫情防控影響,全年成長減至2.58%,但經濟發展整體趨勢不變,在2022年GDP預測中,IMF、主要投行和越南政府都對本土經濟做出6-10%不等的成長預估。
相對於2022年東協平均GDP預測只有4-5%的成長,越南高出將近兩倍,雖然以人均GDP來說仍是東協較貧窮國家之一(僅高於菲律賓、寮國、柬埔寨、以及緬甸),但成長動能將持續支撐其東協重要國家的地位。
這裡所提到的成長動能有三個: 外交、商業和基礎建設、以及穩定的勞工供應。另外還有一項發展就是整體全球地緣政治發展。
地緣政治主要是中美間的對抗,從川普政權期間的貿易戰到拜登政權期間的制裁和相關管制規範,都使越南成為其中的贏家。許多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都不斷向南移動,而越南由於其優勢,經常成為許多企業「中國加一」的最佳選擇。
所謂的優勢在越南的案例來看,外交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相對於許多競爭經濟體,越南在2007年加入了國際貿易組織以後短短的十幾年內,就與各國/區域簽署了無數個貿易協定,EVFTA以及UKVFTA的簽署,也表現出越南在區域經濟之外的野心,這對於本身就是低毛利的勞工密集度高產業是一個很重要的優勢。
第二項主要優勢就是其經商與基礎建設,相對於許多競爭國家來說,越南在物流與經商的基礎建設上相對完善,一黨專政也使國內政治穩定度也較高,譬如相對於印尼,越南不論在基建、經商、官僚等層面都比越南落後;而比對菲律賓、寮國、緬甸、以及孟加拉等,越南也具備同樣優勢。而越南政府也在2021年9月簽署了九年的基礎建設案,強化全國道路的建設,而目前也預計將在2023年初正式啟動5G的基建發展。
另外:我們團隊統整2022年全年數據所撰寫的零售與消費品市場進入說明書已經公開了,歡迎直接點此連結詳閱。
國家資訊簡述表 | 2021年資料 |
---|---|
國家全名 | 越南 |
國家代碼(三碼) | VNM |
國家區域 | 東亞與太平洋 |
國家收入階級 | 中低收入國家 |
國家貨幣單位 | Vietnamese dong |
國內生產總值(GDP) | 3626.4億美金 |
國家總人口 | 9646.2萬人 |
國家大小(KM sq) | 310070 |
國民所得 | 2163 $ |
人均GDP (PPP) | 11553 $ |
OOSGA是一家專注於為企業提供市場策略服務的台灣公司,我們致力於為客戶企業提供最可靠的市場情報和洞見,並通過專案團隊與客戶一同推進當地市場的經營與發展。
倘若您對於進入新市場、抑或是對拓展業務有想法,歡迎隨時聯繫我們團隊討論。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2年12月,更新資料為2021年之GDP產值在各個層面中的貢獻佔比總GDP之比例。資料取自於世界銀行、IMF、與當地政府統計,GDP貢獻來源預測取自EIU。
越南是一個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在2021年時,出口佔總GDP的比率高達110%,相對於東協同期僅為62%,而預計在2022年時還會再增加十個百分點。越南是東南亞國家中除了新加坡之外最依賴出口的經濟體。
過去五年來,越南像印尼一樣受到強勢的外國直接投資的驅動,2020年時外國直接投資佔總投資的比率約為15%,而在2021年全球受到中國供應鏈的衝擊等因素,這個比率增加到21.8%,使得固定投資佔總GDP的比率增加到31.7%,是東協國家中最高的。
雖然大部分的FDI都是投資於製造業(59%),如LG在越南第三大城市海防市總值21.5億美金的投資、VKPC在永富總值6.11億美金的紙工廠、以及遠東新在越南6.1億美金的紡織工廠投資等。
近年來,越南的私人消費仍然是整體經濟的主軸,佔總GDP的50-60%不等,然而隨著投資、淨出口的增加,以及越南政府的出口導向策略等,使得私人消費比例逐年下降。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2年12月,更新資料為2021年之GDP產值在各個層面中的貢獻佔比總GDP之比例。資料取自於世界銀行、IMF、與當地政府統計。
越南的人口約為9,950萬人,為世界第15大人口大國,在東南亞地區排名第3,僅次於印尼和菲律賓。目前的人口結構有利於經濟的穩定發展,過去幾十年全國實現了強勁的生產力和經濟成長。截至2021年,勞動年齡人口約為6,700萬人,佔總人口的71.6%。這部分勞動人口數量將在未來幾十年陸續增加,繼續支持經濟成長。
這樣的人口結構是由穩定的人口成長率所支撐,全國從2000年至2017年的人口成長率長年保持在1%。然而,近年來因為疫情以及持續的二胎政策限制生育,人口成長率降低到1%以下,2021年為0.8%,與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相同。
越南的二胎政策是維持人口緩慢下降的主要原因。政府自20世紀60年代起嚴格實施“計劃生育政策”,限制人民最多只能生育2名子女,並在1986年正式立法。2003年政府放寬了二胎政策,允許某些家庭生育第二個孩子,但需要獲得當地政府批准,限制仍然嚴格。而在2009年政府又重新實行嚴格的二胎政策。
這項政策使越南的總和生育率(TFR)自20世紀70年代的高峰期6.0下降至目前的2.0左右,穩定保持在這個水平超過20年,有效地減緩了人口增長。
越南的外國移民數量很少並且對外流出也是抑制人口成長的主因之一,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UNDESA)的報告,2020年國際移民僅佔越南人口的比例不到0.08%,只有76,767人登記移民。相較之下,越南的人口淨移民率在過去五年中平均為-0.8%,是勞動力主要的輸出國之一。
有320萬越南人居住在國外,其中47%在北美,每年平均有100,000名工人離開,以東亞為主要目的地。隨著生育率下降和預期壽命延長,預計到2035年,越南老年人口將佔其人口的10%至略低於20%。越南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約75歲,對於中等收入國家來說相當高,這也導致越南開始面臨老齡化社會的問題。而未富先老的前景意味著,越南將面臨一系列重要挑戰。
越南的人均收入為全球平均水平的40%,距離中高收入水平還有一定距離。而其人口老化的速度意味著它適應老齡化社會的時間將少於許多發達經濟體。根據世銀的報告,越南的老年撫養比,即65歲以上人口除以工作人口,將從2021年的13%增加到2039年的22%,接近現今高收入國家如美國的26%。
Kinh (Viet) 85.3%, Tay 1.9%, Thai 1.9%, Muong 1.5%, Khmer 1.4%, Mong 1.4%, Nung 1.1%, other 5.5% (2019 est. by CIA)
Vietnamese (official), English (increasingly favored as a second language), some French, Chinese, and Khmer, mountain area languages (Mon-Khmer and Malayo-Polynesian)
Catholic 6.1%, Buddhist 5.8%, Protestant 1%, other 0.8%, none 86.3% (2009 est. by CIA)
1945年後,越南獲得獨立,政府上下分裂成共產主義支持的北越政府和美國支持的南越政府。最終,這場內戰在1975年以北越獲勝而結束,並確立了越南共產黨統治整個越南的地位。隨後,1978年越南以國安理由而對柬埔寨發動侵略,中國政府也以侵略越南作為此事件的回應。
這一系列事件使得越南與西方世界接觸極少,經濟和國內政權穩定嚴重依賴蘇聯政府。直到1986年越南政府啟動改革開放政策後,越南才開始與其他國家增加政治和貿易往來,並在200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取得更多進展。
近年來,由於許多先進國家企業為了成本考量而將許多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轉移至越南,使得越南在2010至2019年間獲得超過1500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近年來,中美貿易戰、中國持續的清零政策、以及提高供應鏈韌性等考量,也使得更多企業轉移投資至東南亞國家和印度。
在貿易協定、勞工成本和基礎建設上相對有優勢的越南,已經鞏固了承擔這些資本投入的地位,成為這一波浪潮中最主要的受益國,大幅刺激了越南的經濟發展,連續三年都是東協、乃至全球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
然而,貪腐問題、經商環境、持續的私有化和基建仍是國內尚待解決的問題。就貪腐而言,2019年啟動的反貪腐策略十年計畫雖然在此期間使得16多萬黨員遭懲戒,並且7,000多黨員被定罪,但是制度性因素仍然存在,所以貪腐也持續存在。2021年第三次連任的阮富仲在2022年十月的一次越南國家電視台播出的演說中表示,他將會持續加大打擊貪腐的力度。
從越南的五年計劃中可以看出,越南政府目前的政策重心將繼續專注於市場自由化,並降低政府在商業、市場和整體經濟上的干預。這一舉措不僅有政治因素,例如通過提高市場自由度來激勵外國投資,還有營運考慮因素。在越南,所謂的國有企業佔據了30%的國家預算和28%的GDP,同時也是全國60%不良貸款的借貸企業。
基於越南政府在貿易和投資協定上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功,其後續的政策也將加大力道在生產力上,特別是勞工供應、土地供應和工業基礎建設完善。特別是土地供應,越南政府也表示將針對土地使用,甚至外國擁有(目前僅限制50年使用權,並且在交易上缺乏明確機制和規範)進行改革,並提供新的管制手段。
我們的經濟小組聚焦在各國的人口結構變化、私人消費、零售狀況、地緣經濟、以及相應的國家貨幣與財政政策進行追蹤與分析;FR小組聚焦在各國與國際組織的貿易協定、貿易規範、地緣政治發展、外交關係、進出口、關稅、海關、以及投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