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62.6萬
4954.2 億
2.6 %
7070 美金
510890 km²
1.5 人
1.3 %
6.1 %
泰國為東南亞以及東協成員國當中第二大的經濟體,其總值五千多億的經濟規模更是高於香港,在東協國中僅次於印尼,出於其龐大的人口差異。
這一數字背後的主要成長動因來源於其觀光業的成熟,從2012年到疫情前的2019年間,更是以平均9.6%的速率從佔比總GDP約4.3%成長至6.3%的比例,相當於6960億泰銖。
而這也是為何泰國在2020年疫情席捲全球時,承擔了非常龐大的經濟損失,總GDP當年即衰退了6.3%,而2021年間,也出於國內Delta疫情劇增,使經濟復甦不明顯,僅成長1.6%。同時出於中國的清零政策不變,也讓泰國的觀光在2022、甚至是2023年也無法回到疫情前水準。
在往後幾年間,泰國的主要成長引擎將會是兩個主要支柱,一為觀光,雖然受到疫情以及中國清零政策的影響,然而觀光依然是泰國的主要成長引擎之一,在疫情前每年平均超過三千萬訪客的經濟貢獻,雖然在2022年7-8月中,每月平均僅為一百萬人,然而也很有可能可以超過政府所設定的2022年一千萬訪客之目標。
再者,泰國觀光產業隨著中國清零政策的影響,到今年(2022)八月以來的統計,歐洲以及東協的旅客也逐年增加,分別占比約23.5%、37.4%。同時泰國政府也針對富有的外國訪客推出政策,盼能增加這些旅客在泰國待下來的時間,其中一項政策就是針對資產超過一百萬美金,或是年收入超過8萬美金的個人提供10年的居住VISA,並且能享受各種額外服務等。
雖然普遍預計泰國的觀光產業要到2023年末至2024年才能回覆到疫情前的標準,然而這期間的成長,以及泰國觀光業結構性的轉變也將提供其未來經濟龐大貢獻,以及提高韌性(減少對單一市場、單一商業模式的依賴)。
第二項主要成長支柱將發生在工業製造與先進科技,主要由泰國4.0政策主導,通過減稅以及提供補助等方式,廣招來自各個先進市場的領先企業投資於指定的十大產業,分別為科技增值的:自動汽車、智慧電子、高端旅遊與醫療、高產值農業,和生技結合食品加工;以及新興產業:機械與自動化、航太科技、生質能源和生物化學、數位化服務、以及醫療與健康。
而這一項發展雖然受到疫情、俄烏、以及全球經濟蕭條等,在近年受到了影響,然而預計也將在2022-2030期間,提高泰國整體獲得外國直接投資(FDI)的比例,以及升級既有產業與相應供應生態體系的動能。
OOSGA是一家專注於為工業客戶提供東南亞供應鏈拓展、設廠評估,以及市場情資的顧問公司。我們致力於為客戶企業提供最可靠的市場情報和洞見,並與當地工業不動產開發商,以及相關合作夥伴一同推進當地業務的落地。
倘若您對於進入新市場、抑或是對拓展業務有想法,歡迎隨時聯繫我們團隊討論。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3年10月,更新資料為2022年之GDP產值在各個層面中的貢獻佔比總GDP之比例。資料取自於世界銀行、IMF、與當地政府統計,GDP貢獻來源預測取自EIU。
在過去五年,泰國經濟的主要成長動因為私人消費以及政府支出,私人消費佔比總GDP的比例從2017年的48.9%到2021年的52.1%,而同期政府支出則從16.3%成長至18.2%;相對於消費,泰國在同期的固定投資比例則大致相同,皆在22.5~23.5%之間,不過出口卻在同期下降並且進口增加。
往後泰國經濟的主要成長動能將預計來自投資的增加,尤其是來自先進市場的FDI,聚焦在由泰國4.0,以及相應的東部經濟走廊政策之發展,吸引先進製造等、以及相關技術業者的投資。同時,泰國在基礎建設的升級計畫,也創造了龐大的投資機會,包含通訊科技(5G、私有5G、物聯網應用)以及能源基礎建設。
6962.6萬
510890 km²
4954.2 億
7070 美金
1.3 %
6.1 %
50.7 %
1.5 人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3年10月,更新資料為2022年之GDP產值在各個層面中的貢獻佔比總GDP之比例。資料取自於世界銀行、IMF、與當地政府統計。
泰國人口在 2023 年約為 7000 萬,是東協國家中人口第四大的國家。儘管如此,由於人均GDP較高,其經濟排名第二。然而,泰國的經濟地位卻慢慢被鄰國趕上了。促使這一趨勢發展的主要因素即是其人口特徵的長期趨勢,當前國內的許多策制定也圍繞這一方面推進。
由於生育率維持在1.4左右的低位,人口持續老齡化,泰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據聯合國估計,到 2021 年,全國 65 歲及以上佔比總人口將與韓國具有可比較性,分別為14.5% 和 16.7%,然而其人均收入卻比韓國低上5倍。
這類似於一些國家熟悉的中等收入陷阱。然而,就泰國而言,它卻是更沈重的問題,並可能引發人口危機。儘管人口仍在成長,且預計到 2028 年至 2030 年才會縮減。然而,隨著更多勞動力 (16-64 歲) 進入 65 歲及以上,人口結構已經開始緊張。勞動力佔百分比從 2021 年的 69.7% 下降到 2025 年的 67.8%。
移民也許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因素。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更是發現移民為泰國經濟提供了巨大價值,貢獻了約 7.6%(2019年) 的勞動力和 4.3-6.6% 的 GDP(2010 年估計)。然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國際勞工組織)所做的一項調查,泰國公民對移民工人的態度普遍是負面的。在調查中,72%的受訪者表示這些移民人口通常是犯罪來源;53% 的受訪者更表示,泰國不需要低技能的移民工作者。
這也是淨移民多年來一直在減少的原因之一,儘管泰國是一個有吸引力的目的地。在這十年間,泰國政府則必須要盡可能的轉變公眾態度,並且推進相關政策的制定,以進一步推動移民議程以減輕人口負擔。
有趣的是,在未來十年中,儘管人口增長緩慢,但泰國的家庭數量預計將大幅增加,從而導致平均家庭規模減少。1980 年,平均家庭人數為5.2 人,1990 年降至 4.4 人,2010 年降至 3.1 人,最後記錄為 2022 年的 3 人(人口和住房普查,2020 年)。
這種轉變是由不斷變化的社會模式和內部移民推動的,核心家庭變得越來越普遍,而大家庭則越來越少。城市化也繼續成為主要的人口趨勢,素叻他尼、清邁和合艾等城市與曼谷一起經歷了快速增長,曼谷是城市人口的主要關注點。雖然農村人口的比例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下降,但到 2020 年仍接近 50%,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這對於中等收入國家來說已經很高了。這表明,即使在 Covid-19 中斷之後,大都市區仍將繼續擴張,城市化進程將持續下去。
114 千人
631 千人
537 千人
19 千人
1.3 ‰
0.3 ‰
23.2 %
19.3 %
隨著1932年的暹羅立憲革命的發生,泰國成功的終結了八百年的國王專制統治,並且開啟了君主立憲製時代,主要領導這一場革命的軍隊與平民,也成立了第一個以人民為主的政黨(泰國人民黨),然而黨內也基於政治觀點與利益之衝突,很快即內部瓦解,而泰國的政治環境與民主制度,也在建國以來不斷的經歷政治動盪,至今為止發生了19場政變。
最近一次發生於2014年,在民選總理盈拉欽那瓦,遭到軍方控制的泰國憲法法院以違憲為由判定其選舉結果無效。而軍政府也一直治理著泰國至2019年,直到原先領導和平與秩序委員會的巴育上將,在2019的議會選舉中,獲得由軍隊政黨所支持的議會,以及軍隊指定的參議院指派總理之位,並且隨後宣布結束軍政時代。
泰國當前的政治環境雖然回到了所謂的民主制度與流程,然而其系統性的設計,仍然讓軍隊對於政治擁有非常大的影響力。2006年受到政變而下台的塔克辛欽那瓦總理(也是上一任總理的哥哥)所領導的為泰黨(當時的泰愛泰黨),雖然在這一次的選舉中在眾議院獲得了多數席次,而同樣支持民主的未來前進黨也獲得了高數席次,然而參議院250個席次皆由軍隊指派,也讓修憲在十幾年內的未來都不甚實際。
在當前的國際與泰國經濟、人口、以及政治現況中,泰國的政策將會聚焦在幾個重點之上,最為主要的即建立在區域競爭加劇的環境之上,泰國為了提高其基礎建設、經商而推進的發展,其中最為指標的即是泰國4.0政策,其中的東部經濟走廊(EEC)發展規劃中,即重點聚焦其機場、港口、物流基建與通訊基建等等。
-14.71 十億
- %
-4.6 %
60.5 %
我們的經濟小組聚焦在各國的人口結構變化、私人消費、零售狀況、地緣經濟、以及相應的國家貨幣與財政政策進行追蹤與分析;FR小組聚焦在各國與國際組織的貿易協定、貿易規範、地緣政治發展、外交關係、進出口、關稅、海關、以及投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