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於1947年從英國獨立,是由28州和8聯邦領土組成的世界第七大國,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13.8億,全球第二多,是最大的民主國家之一,也是快速成長的主要經濟體。
1991年間,印度曾經經歷國際收支危機,差點導致市場崩潰,從此之後,印度從政府主導的計劃經濟轉向經濟自由化,實施了自由市場改革。從1991-2021年,印度GDP以平均6.3%成長,因普及的英語和資訊人才,也逐漸成為多個先進市場的主要投資市場,特別是在技術服務方面。
印度的主要產業仍是農業,佔全國43%的勞動人口;然而,經濟成長主要來自貿易、金融、資訊科技,服務業是GDP最大的組成部分,佔比約60%。
2020年,印度因國內嚴峻疫情及醫療基礎不完善,經濟衰退6.6%,是全球受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然而,2021年因國內外經濟復甦,外資從中國轉移製造中心的趨勢,以及政府在過去幾年持續推動「印度製造」政策,印度出口推動整體GDP成長,在2021年成長約9%。
而在投資銀行、國際機構等針對印度2022年GDP的預測中,估計將成長 7-9%,並維持 5-6% 的成長率至 2030 年。對於印度來說,這背後的成長動能分別為印度在勞動力市場上的改革、進口替代之發展以及中國供應鏈之轉移所創造的出口成長、國內經濟之發展所驅動的消費市場之成長、以及基礎建設的投資。
國家資訊簡述表 | 2021年資料 |
---|---|
國家全名 | 印度 |
國家代碼(三碼) | IND |
國家區域 | 南亞 |
國家收入階級 | 中低收入國家 |
國家貨幣單位 | Indian rupee |
國內生產總值(GDP) | 3.17兆美金 |
國家總人口 | 13.66億人 |
國家大小(KM sq) | 2973190 |
國民所得 | 1822 $ |
人均GDP (PPP) | 7334 $ |
OOSGA是一家專注於為企業提供市場策略服務的台灣公司,我們致力於為客戶企業提供最可靠的市場情報和洞見,並通過專案團隊與客戶一同推進當地市場的經營與發展。
倘若您對於進入新市場、抑或是對拓展業務有想法,歡迎隨時聯繫我們團隊討論。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2年12月,更新資料為2021年之GDP產值在各個層面中的貢獻佔比總GDP之比例。資料取自於世界銀行、IMF、與當地政府統計,GDP貢獻來源預測取自EIU。
印度的經濟一直以私人消費為主要的成長推手,過去20年佔比55-65%的GDP總額。在未來的發展中,由於國內家庭收入的強勁成長和可支配所得的增加等因素,私人消費在未來10年內將從2021年的59%逐漸維持成長。
印度的經濟長年以私人消費為其成長主軸,在過去的20年間,都佔比總GDP約55-65%。而在往後的發展中,預計私人消費的比例將隨著國內的強勢的家庭收入以及可支出消費之成長等動因,將會從2021年的59%,逐步在往後的十年間持保持成長。
然而,主要的經濟成長動力則來自出口和外國的直接投資。2021年,這兩項數值分別占28.5%和21.4%,與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明顯的成長,並且國際機構和印度政府在2022年時也預計未來將會持續成長。
這背後的主要導因有二:首先,在莫迪政府的領導下,印度致力於改善商業環境,吸引海外投資,推動印度製造業的發展。例如,2019年推出的勞動法改革(Labour Reform)、2019年的工資法(Code on Wages)、2020年的社會保障法(Code on Social Security)、2020年的勞資關係法(Industrial Relations Code),以及職業安全、健康與工作條件法(Occupational Safety, Health and Working Conditions Code)等。目前由於國內部分地方政府的反對,實施暫緩,但預計印度政府將在2023-26年進一步實施。
另一方面,基礎建設將持續加強,重點發展製造業和工業領域,持續放寬FDI限制,推動政策以促進外商投資本土企業。這些發展都將進一步促進印度吸引國際投資,提高區域影響力。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2年12月,更新資料為2021年之GDP產值在各個層面中的貢獻佔比總GDP之比例。資料取自於世界銀行、IMF、與當地政府統計。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佔世界人口的近五分之一,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口年齡在25 歲以下。與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區一樣,印度的人口成長率在過去幾十年裡一直在放緩,歸因於減貧政策力度的加大、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和不斷發展的城市化。預計2021 的TFR(綜合生育率)將下降至2.179人。
自2018 年以來,印度的工作年齡人口(15 至64 歲之間)超過受撫養人口(14 歲或以下以及65 歲以上),代表著印度將在未來幾年享受人口紅利帶來的優勢,然而,只憑人口結構的變化本身並不能推動經濟成長,而是取決於許多其他的因素。20 世紀後期,亞洲的人口紅利使許多國家的GDP 成長了七倍,而拉丁美洲的成長僅為兩倍。印度政府必須能夠為全體人口提供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就業環境,才能利用人口紅利的經濟潛力。然而印度經濟已經處於近幾十年來最長時間的放緩之中,且肺炎疫情正不斷加深就業危機,這將阻礙印度利用其有利的人口結構。
Indo-Aryan 72%, Dravidian 25%, and other 3% (2000)
Hindi 43.6%, Bengali 8%, Marathi 6.9%, Telugu 6.7%, Tamil 5.7%, Gujarati 4.6%, Urdu 4.2%, Kannada 3.6%, Odia 3.1%, Malayalam 2.9%, Punjabi 2.7%, Assamese 1.3%, Maithili 1.1%, other 5.6%
Hindu 79.8%, Muslim 14.2%, Christian 2.3%, Sikh 1.7%, other and unspecified 2% (2011 est. by CIA)
隨著1947年印度獨立,東西巴基斯坦被劃分出,以穆斯林為主的東巴基斯坦(即現在的孟加拉)和以印度教為主的印度,兩國間爭端不斷,並爆發三次戰爭,直到2003年才停火,然而時至今日,印巴控制線(Line of Control)上仍有交火。
在獨立以後的75年來,印度從人均GDP不到50美元的經濟體,成長為人均GDP約2500美元的中低收入經濟體(2022年),並擁有14多億人口,成為全球人口最龐大的國家。在2022年,其經濟規模也超越英國,位居全球第五。
印度是以英式西敏制為基礎建立的,議會分為聯邦院(Rajya Sabha)和更有權力的人民院(Lok Sabha),不同於英國皇室世襲制,印度總統則是每五年選舉一次,並且與英國皇室一樣,應不具有實際的權利。
在2022年的現在,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JP),以及其領導的政黨聯盟NDA具有人民院的多數席次,然而在聯邦院則是由反對黨佔據多數席次。
印度政府在莫迪總理2014年上任後推動許多改革,在2014年宣布重新評估150條勞工法案,並在2019年莫迪與印度人民黨繼續掌權期間繼續推進,於2020年正式通過,預計會提高經商容易度並刺激工業與製造業成長(同當前的印度製造政策)。
印度當前政策發展有三大方向:1. 聚焦升級基礎建設,如港口、鐵路、道路和物流中心;2. 聚焦土地政策改革,1991年政府推行經濟改革(聚焦在經濟私有化、全球化)後一直受到公民抵制,目前失去上議院多數不預有明顯推進;3. 加強市場力道並刺激經商。
我們的經濟小組聚焦在各國的人口結構變化、私人消費、零售狀況、地緣經濟、以及相應的國家貨幣與財政政策進行追蹤與分析;FR小組聚焦在各國與國際組織的貿易協定、貿易規範、地緣政治發展、外交關係、進出口、關稅、海關、以及投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