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和國於1947 年脫離英國統治而獨立,由28 個州和8 個聯邦領土組成,國土面積約為298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七大,擁有13.8億人口,位列世界第二,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隨著1990 年代初期蘇聯體制的崩潰,印度採取了一系列自由市場改革,受過高等教育和大量的勞工勞動力使印度成為全球經濟中心之一。近年來,農業仍然是該國的主要產業(約近佔勞動力的一半),但主要的增長來自於貿易、金融和其他服務業,是GDP 的最大組成部分。
由於其龐大的人口數量,就人均收入和國民生產總值(GNP)而言,是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而肺炎大流行更是加劇了這一現況,在這一次的疫情中,位於班加羅爾的Azim Premji 大學計算出,超過2 億人的收入重新低於最低工資,即每天5 美元。並且根據皮尤研究所的數據,作為消費經濟命脈的中產階級在2020 年減少了3200 萬。
國家資訊簡述表 | |
---|---|
國家全名 | 印度 |
國家代碼(三碼) | IND |
國家區域 | 南亞 |
國家收入階級 | 中低收入國家 |
國家貨幣單位 | Indian rupee |
國內生產總值(GDP) | 2.87E+12美金 |
國家總人口 | 1366417756 |
國家大小(KM sq) | 2973190 |
國民所得 | 1822 |
人均GDP (PPP) | 6998 |
GDP最新更新時間為2022年6月,更新資料為2020年之GDP產值,以Value Added計算。
印度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它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印度於2017 年以來經濟放緩,並且因為疫情大流行,在2020年GDP收縮了7.7%,儘管經濟如此低迷,印度經濟的長期增長前景仍然樂觀,得利於其人口年輕、低撫養比、儲蓄和投資率健康。經合組織(OECD)預測印度經濟將在 2021 年增長 9.9%,成為增長最快的 G20 經濟體。印度近60% 的GDP 由國內家庭消費驅動,除了此之外,印度的GDP 也受到政府支出、投資和出口的推動。
服務業是印度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其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出口增長、並提供了大規模就業。印度的服務業涵蓋範圍廣泛的活動,例如貿易、酒店和餐飲、運輸、倉儲和通信、融資、保險、房地產、商業服務、社區、社會和個人服務以及與建築相關的服務。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珠寶、大米、甲殼類和棉花的出口國,關稅加權平均數為 6 % 和最惠國 (MFN)加權平均關稅為 8.77%,印度商品出口的兩個主要目的地是歐盟市場和美國。
We work with data offices across the world to supply you with comprehensive data across internet usage, economic, policy, trade, and digital channels from 216 countries.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佔世界人口的近五分之一,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口年齡在25 歲以下。與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區一樣,印度的人口增長率在過去幾十年裡一直在放緩,歸因於減貧政策力度的加大、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和不斷發展的城市化。預計2021 的TFR(綜合生育率)將下降至2.179人。
自2018 年以來,印度的工作年齡人口(15 至64 歲之間)超過受撫養人口(14 歲或以下以及65 歲以上),代表著印度將在未來幾年享受人口紅利帶來的優勢,然而,只憑人口結構的變化本身並不能推動經濟成長,而是取決於許多其他的因素。20 世紀後期,亞洲的人口紅利使許多國家的GDP 增長了七倍,而拉丁美洲的增長僅為兩倍。印度政府必須能夠為全體人口提供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就業環境,才能利用人口紅利的經濟潛力。然而印度經濟已經處於近幾十年來最長時間的放緩之中,且肺炎疫情正不斷加深就業危機,這將阻礙印度利用其有利的人口結構。
亞洲南亞,邊界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緬甸和巴基斯坦之間
Indo-Aryan 72%, Dravidian 25%, and other 3% (2000)
Hindi 43.6%, Bengali 8%, Marathi 6.9%, Telugu 6.7%, Tamil 5.7%, Gujarati 4.6%, Urdu 4.2%, Kannada 3.6%, Odia 3.1%, Malayalam 2.9%, Punjabi 2.7%, Assamese 1.3%, Maithili 1.1%, other 5.6%; note - English enjoys the status of subsidiary official language but is the most important language for national, political, and commercial communication; there are 22 other officially recognized languages: Assamese, Bengali, Bodo, Dogri, Gujarati, Hindi, Kannada, Kashmiri, Konkani, Maithili, Malayalam, Manipuri, Nepali, Odia, Punjabi, Sanskrit, Santali, Sindhi, Tamil, Telugu, Urdu; Hindustani is a popular variant of Hindi/Urdu spoken widely throughout northern India but is not an official language (2011 est.)major-language
Hindu 79.8%, Muslim 14.2%, Christian 2.3%, Sikh 1.7%, other and unspecified 2% (2011 est.)
綜合評估2020至2021年間,該國經濟體的對於跨國企業進入、投資、發展新創、貿易等的綜合吸引力。
印度作為一個龐大的開發中國家正面臨著許多挑戰。對於一個快速發展的大型民主國家來說,人力資本、基礎建設、衛生環境、能源供應將是未來增長的驅動力,也將是印度政策的著重方向。
國家技能發展和創業政策
國家衛生政策
國家鋼鐵政策
國家婦女政策
國家民航政策
國家能源政策
國家藥品政策
ADB, AfDB (nonregional member), Arctic Council (observer), ARF, ASEAN (dialogue partner), BIMSTEC, BIS, BRICS, C, CD, CERN (observer), CICA, CP, EAS, FAO, FATF, G-15, G-20, G-24, G-5, G-77, IAEA, IBRD, ICAO, ICC (national committees), ICRM, IDA, IFAD, IFC, IFRCS, IHO, ILO, IMF, IMO, IMSO, Interpol, IOC, IOM, IPU, ISO, ITSO, ITU, ITUC (NGOs), LAS (observer), MIGA, MINURSO, MONUSCO, NAM, OAS (observer), OECD, OPCW, Pacific Alliance (observer), PCA, PIF (partner), SAARC, SACEP, SCO (observer), UN, UNCTAD, UNDOF, UNESCO, UNHCR, UNIDO, UNIFIL, UNISFA, UNITAR, UNMISS, UNOCI, UNWTO, UPU, WCO, WFTU (NGOs), WHO, WIPO, WMO, WTO
1. 印度非洲貿易協定(1974-2003與非洲19國簽署)
2. 印度阿根廷貿易協定(1981.7.28簽署)
3.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優惠貿易協定SAPTA(1993.4.11簽署)
4. 印度斯里蘭卡自由貿易協定(1998.12.28簽署)
5. 印度尼泊爾轉運協定(1999.1.5簽署)
6. 印度阿富汗優惠關稅協定(2003.3.6簽署)
7. 印度南方共同市場優惠關稅協定(2003.6.17簽署)
8. 印度東協協定(2003.10.8簽署)
9. 印度新加坡全面經濟合作協定(2005.6.29簽署)
10.亞太貿易協定 (2005.11.2簽署)
11.南亞自由貿易協定 (2006.1.1生效)
12.印度不丹貿易協定(2006.7.28簽署)
13.印度馬來西亞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執行協定(2007.8.11簽署)
14. 印度智利優惠關稅協定(2009.1.13簽署)
15.印度韓國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2009.8.7簽署)
16.印度尼泊爾貿易協定(2009.10簽署)
17.印度尼泊爾非法貿易管控協定(2009.10.27簽署)
18.印度東協貿易協定(2010.1.1生效)
19.印度馬來西亞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2010.1.23簽署)
20.印度芬蘭經濟合作協定(2010.3.26簽署)
21.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服務業貿易協定SATIS(2010.4.29簽署)
22.印度日本經濟合作協定(2011.2.16簽署)
23.印度厄瓜多經貿委員會協定(2013.4.19簽署)
24.印度東協服務貿易協定(2013.10.8簽署)
25.印度東協投資貿易協定(2014.11.20簽署)
26.印度智利優惠關稅協定擴充協定(2016.9.6簽署)
27.印度尼泊爾商貿暨轉運協定(2017.7.29簽署)
We work with data offices across the world to supply you with comprehensive data across internet usage, economic, policy, trade, and digital channels from 216 cou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