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現況 - 2023年的主要發展趨勢與平台特性為何?
社群媒體為何?
在現在,社群媒體是全世界不論是青年、中年、抑或是較為年長的公民接收新資訊、發表意見、與家人維持聯繫、乃至認識新朋友的方式。
2004年Zuckerberg創立了臉書後,社群媒體這一線上聯繫網路的概念就逐漸的走入了主流。並且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全球八十億的人口中,就有高達60%的人擁有社群媒體的帳戶,並且在各個層面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 在政治與治理上,社群媒體可以提供更為直接的政策溝通窗口,譬如在這一次疫情期間,許多政府即通過社群媒體傳播正確資訊,以抵禦錯誤抑或是虛假訊息的散播(Mis- and Disinformation);社群媒體用戶之間的聯繫網路更是能進一步的讓政策擬定單位,挖掘出需求尚未被滿足的群體,並以此反思、調整政策方向;再者,通過社群內容的分析,政府單位也能進一步的了解相關政策推進是否被落實,抑或是公民當前對於事件的觀感等;最後,政府單位以及公民在社群媒體上的直接參與,更是能直接的落實公民於政策上的貢獻與討論。
- 在企業運營上,撇開以工作為目的所開發的內網社群媒體之外(譬如Microsoft Teams, Slack等),與社群媒體最為相關的部門通常是行銷部門。簡單來說,通過社群媒體,企業能夠更好的與消費者,抑或是潛在消費者落實互動,不論是在新產品發售時的行銷活動,同時也可以是提供有趣、有用、有價值的內容,以提高品牌存在感與好感等。這一類型的社群媒體行銷開支,在全球範圍內已然創造了一個總值1500多億美金的市場,其中Meta為最為領先的企業,廣告營收高達1292億美金,YouTube與TikTok雖然用戶總數也高達十幾億人,然而營收僅分別為為173.8億與116.4億美金,差距極大。
- 然而在過去的五年間,社群媒體對於企業來說越來越不再只是一個行銷的渠道,在一些企業,社群媒體更是參與了整個產品與服務的價值鏈。譬如在產品開發上,社群聆聽(大規模挖掘社群內容的技術),抑或是產品經理直接在相關平台上了解消費者想法等手段,就能提供開發團隊充分的消費者痛點與競品觀感等;再者,越來越多企業也開始直接通過社群媒體落實所謂的共同創造(Co-creation),讓潛在消費者直接參與產品設計。
- 在客戶服務上同理,過去的五年間,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組織在內部建立相關機制與體系,去處理來自社群媒體群組、公開表示、抑或是直接聯繫品牌的售後與其他客服需求。
主要的社群媒體平台有哪些?
在社群媒體平台這一世界中,臉書從創立以來就是用戶最多、廣告營收最高、且最具主導地位的平台,在2022年擁有著高達將近30億的活躍用戶,以及684億美金的廣告營收,其姐妹平台Instagram也有著高達12.9億的用戶總量,以及433億美金的廣告營收。
- Meta的成長雖然在廣告收益的成長依然強勁,然而用戶總數的成長卻大幅放緩,雖然市場滲透程度過高是一大主因,但是來自TikTok的競爭,以及其在年輕族群中受歡迎的程度也是另一項導因。
- YouTube在近年間也積極的推動其社群的發展,譬如在2016年推出的社群功能、以及2022年的Tagging功能,而建立在YouTube廣告營收的成長緩慢,其也逐漸的趨向以付費制、社群商務等手段去分散其營收對於廣告的依賴。
- TikTok算是所有主要社群媒體中最為年輕的玩家,不過TikTok在2021年中時表示其突破了10億用戶的大關,而eMarketer更是進一步預估TikTok在2022年底擁有15億的月活躍用戶。TikTok在全球範圍成長極快,其最近這幾年開始專注的廣告營收的發展也有明顯進程,營收從2019年的3.5億美金,到現在2022年全年營收估算在將近120億美金。
- LinkedIn,或稱領英則相對於其他社群媒體顯得更為獨特一些,經濟學人就把領英定義為白領階級的IG。在近年間以超乎預期增長的速率,提高到了8.5億的用戶(非活躍用戶),同時在其138.2億美金的營收當中,則有很大一站比來自其訂閱制的會員。
- Twitter在2022年間,出於馬斯克的併購,而導致其當前內部的營運及為混亂,許多企業停止投放了推特廣告,同時新推出的用戶付費制度的相關機制也尚未明朗,然而推特擁有4.9億的用戶,以及在美國、日本等市場的高滲透程度,也使其發展可期。
主要的社群媒體平台有哪些?
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度提高,其對於政治治理、市場、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的影響也變得愈加嚴重。而在近年間,受到科技的進步、政策的變化、以及用戶習慣的轉變等因素所驅動,社群媒體也出現了幾個主要的趨勢,推進著不論是政策制定者、行銷業者、抑或是相關機構更新其策略方針。我們團隊認為,在2023年的現在,社群媒體主要將由六個趨勢主導著未來變化:
規範與監管將更進一步的走入社群媒體
在過去的這幾年間,社群媒體尤其在國家的政治穩定度(或著是說不穩定度)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疫情之初,社群媒體上及蔓延著許多不實訊息,而社群媒體內部也缺乏相關機制與資源去落實真假判定,也進而引發許多國家發生大規模的疫情抗議事件。
而近期更為轟動的國會山莊事件,更是讓社群媒體對於政治穩定度的影響被拿上放大鏡研究;就連中國這種已然有嚴厲審查制度的社群媒體環境,都受到抖音、微信、乃至快手等媒體上的用戶內容,進而點燃了橫跨全國的白紙運動。
同時,在一些情境當中,社群媒體也被認為受到政府機構的影響,並以此作為滲透他國公民思想、以及獲得公民個資的入口。而這也是為何莫斯科政府在其入侵烏克蘭後即禁止了臉書;抑或是這幾年,美國國會積極的阻擋TikTok在美國本土發展的因素。
在未來的社群媒體中,公部門機構將參與更多社群媒體營運上的監管,譬如近期加州即推出了相關法案以落實社群媒體平台在數據與管理上的透明化;而歐盟於2022年底推出的數位服務法,也落實了一系列社群媒體應該遵從的揭露機制。
而建立在這之上,社群媒體上的內容將會有更進一步且更為全面的管制逐漸的被推出。
企業與客戶之間的直接互動將延伸至社群媒體
社群媒體對於企業來說不僅僅只是一個行銷工具,其更是能夠直接落實與客戶互動的渠道。而背後主要的動因來自於消費者當前的溝通渠道逐漸地轉向社群媒體之因素。
而基於演算法的不定性,許多客戶抱怨的內容,時常有可能有在一夕之間即變成企業的公關惡夢。
不過對於企業來說,落實社群媒體上的互動與服務,不單純僅是一個處理批評的手段,其更可以是企業進一步的服務客戶的窗口。
越來越多傳統應用於Email或是電話的SaaS客服平台,也開始與推特、臉書等社群媒體整合,並且以中央的方式管理來自各個渠道的客戶需求。
社群行銷的4D框架
在OOSGA,我們利用4D框架以架構社群行銷策略,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設計(Design)、到最後部署(Deploy),能夠明確定義出每一個階段並部署策略的品牌將能夠透過社群媒體創造顯著的營銷成效。
Discover
在發現的階段中,品牌必須要定義出行銷活動的目標,但我們不建議使用SMARTER框架去定義。社群媒體是現代B2C業者與顧客互動最頻繁的接觸點,在某些產業中甚至佔比了整體顧客旅程的95%以上。然而SMARTER框架講求的是定義出明確、實際、以及可測量的目標。但在社群媒體行銷中,此目標不該是銷售導向(Goal-oriented),而是顧客價值導向(Value-oriented),而顧客價值導向的目標在數位分析能力並非極度成熟的組織中是非常難以去衡量的,最後導致的結果是飄渺的KPI,以及團隊低落的士氣。
最理想的情況是,品牌已經非常清楚自己的價值主張為何,這時他們只需要去思考,我想要這個接觸點扮演的角色為何?它是一個幫助顧客解決問題的角色?還是它的任務是引導顧客找到解決辦法?又或者是這個接觸點的任務是通過創造非常有意義或有趣的內容,並透過視覺識別與口頭識別增強品牌的定位?
Define
人物誌(Persona),又稱顧客角色,即是品牌通過數據分析、市場調查而得出的「最理想的顧客」。時常,我們看到品牌想要成為千面人,認為討好越廣泛的群眾越好,最後卻導致真正的顧客並沒有感受到品牌的關聯性(Relevancy),而喪失了龐大的市場機會。
每一個平台的人物誌可能都不一樣,甚至不止一個,清楚地定義出在這個平台上的人物誌有誰?幾歲?是怎麼樣的人?什麼教育背景?工作為何?有興趣的事物是何?挑戰為何?
一個個回答出來並製作一份完整的人物誌,讓此平台的管理者每一次的互動,都可以視覺化平台與客戶的對話流程。高中畢業的單身媽媽陳女士是否會喜歡我的措辭?住在紐約且喜歡賽馬的Jack是否為對我們將製作影片感到有興趣?
Design
設計可以說是為什麼很多的行銷活動停滯不前了,時常懂設計的不懂市場、懂市場的不懂心理學、懂心理學的不懂數據、而懂數據的不會設計,而把這四個專業的人才放在同一個房間,卻導致彼此為了捍衛各自的專業而搞得頭破血流。
Deliver
完成發現、定義、設計後,團隊就可以開始整合資訊並部署策略了,根據每個平台上客群以及性質的不同、過往經驗、以及當下趨勢與資訊等等,區別化每個平台的部署模型。
各國社群媒體的發展狀況為何?
統合了來自各個社群平台所發佈的數據、相關API廠商所提供的數據、以及其他第三方報告等,以下為2023年所更新,全球社群媒體統計的Snapshot。